娱乐频道> 原创

用艺术治愈人心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建校15周年系列作品展开幕

上海热线讯 30米长的国家博物馆展出作品、结合现代元素的一体化电子古筝、唯一被艾斯林格教授给出满分的拯救珊瑚装置……2020年11月2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建校十五周年系列作品展——视觉德稻设计学院优秀师生作品展在校内美术馆开幕。本次作品展以“溯源-再出发”作为展览主题,从学校三个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中层层筛选,选出近五年来33件优秀的师生作品。

据学院会展设计与策划方向副主任邹一了介绍,览现场设置了文脉-文化自信、人文-健康民生、社会-地域振兴、科技-成果转化四大展区。

走进展览区域,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许一兵老师的“风月无边”作品,30米长的空间,运用了由方正字库开发的12组中华精品字体,其中还包括了王羲之,颜真卿,刘炳森,启功,苏轼等名家书法手迹,用诗化和抽象的视觉语言,结合声光打造了中国美学声,形,意,互通的意韵空间。这一作品曾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虽然因技术原因,此次是投屏展现,但依旧令人感受到中华字体之美。

▲风月无边

在“风月无边”下方,所呈现的三幅设计均获得了设计类品奖项,被不少人所认可。结合了现代元素的一体化电子古筝,极具趣味的山楂红酒包装、高贵典雅的限量版威士忌酒包装,令人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也传递了展览对文化自信及视觉德稻设计学院深度融合的解读。

▲古筝

▲Excalibur特别限量版威士忌酒包装

▲山里红山楂红酒

用艺术提振情绪,治愈心灵。自上世纪50年代起,艺术疗愈渐渐被大众所认知和应用,在展览的人文-健康民生展区,小编看到了这样一副作品——“艺术疗愈墙”。该作品由视觉德稻设计学院副院长王红江带队策划,与2019级115名大一环境设计学生与5位辅导老师,用1128片10厘米的陶片,在复旦附属儿科医院的药房大厅实现落地,打造了十米长的儿童疗愈墙。王红江副院长向小编介绍道,“在令人感到焦虑紧张的医院内,设置儿童疗愈墙,希望以此来缓解儿童与家长的焦虑情绪。儿童疗育墙的落地,受到了许多人员的赞美反馈,我们将艺术设计植入医疗空间,为儿童艺术疗愈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艺术疗愈墙

“艺术治疗”属于医学范畴,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所做的主要是从设计角度出发,缓解心灵,两者之间有何不同?王红江副院长也给出了他的答案:“艺术治疗偏向于心理学,而我们主要从艺术设计角度出发,服务于艺术治疗。我们也并不是简单地展示,也有互动类的作品。我们在华山医院的一个等候区,落地了一个有交互游戏的区域,提供等候的家长是儿童娱乐。我们接触过很多医院,大多都很迫切需要设计师介入这一块领域。”据了解,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艺术疗愈项目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华山医院、泗泾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均有落地。

▲陶片

▲陶片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开办15周年以来,无数莘莘学子在这里走向社会。时光荏苒,15年下来,王红江副院长看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成就,令他打心底的感到骄傲。你还记得前两年火上央视的开竹节吗?这便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一位毕业生所牵线搭桥的设计项目。据介绍,这位校友毕业后将日本知名做竹灯的团队带来中国,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老师前往当地,启动“茂林开竹,张灯迎客”的项目,与当地的居民一起做竹灯。用10000根竹子,制作成上万盏竹灯,通过不同的造型和搭建布局在活动场地,在星光之下演奏出最和谐的光影协奏曲。从工业化到艺术化,安吉的开竹节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打卡点,竹灯也已批量生产,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安吉开竹节

    ▲社会-地域振兴展区

    ▲作品:码头·工业设计记忆激活设计

▲作品:泗泾之纹

    ▲作品:上海城市和农村生活的反思

    ▲作品:上海城市和农村生活的反思

最后一个展区,“科技-成果转化”有一件作品,它是历届毕业设计中唯一被艾斯林格教授给出满分的作品。艾斯林格教授是工业设计领域教父级人物,能获得他的肯定,这件作品有点不一般。拯救珊瑚装置是通过无性繁殖重建法和个人潜水器结合,设计出一台为专为重建珊瑚团队所使用的的个人潜水设备。这个展区的作品大多为前瞻性设计,虽暂时无法实际落地,但在王红江副院长看来,未来这些作品可以运用于影视设计等方面。

▲拯救珊瑚装置

▲科技展区部分作品

展览上的每一件作品在造型能力、工艺手段与社会实践结合等方面,均有较深的探索。

    ▲人文-健康民生展区

    ▲人文-健康民生展区

    ▲作品:新人文宋字体

    ▲作品:新人文宋字体

在校企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汇集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行业大师,其中不乏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长江学者、海内外名师及屡获国内外殊荣的中青年优秀教授及设计师。未来,设计学院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溯源再出发,伴随新时代美学观念的更迭,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以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洗眼濯笔,沉着勇猛、长风破浪,贡献新文科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潘宇 责任编辑:皮卡布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