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综合

繁花竞放,海派导演王国平大谈30年前电视剧《风情石库门》的创作构想和海派文化及弄堂生活

视频:1994年王国平导演电视剧《风情石库门》,获全国30家省级电视台音乐电视评比特别奖、金奖、导演奖、摄像奖,1995年瑞士第35届金玫瑰电视节为此剧专门破例召开研讨会

视频:2024年1月21日“名媛下午茶”假借上海拍卖行邀请著名抽象画家张泓与王国平导演对谈《风情石库门》(上)

视频:2024年1月21日“名媛下午茶”假借上海拍卖行邀请著名抽象画家张泓与王国平导演对谈《风情石库门》(下)

    国家一级导演

    著名海派导演

    王国平

    王国平,国家一级导演,曾任上海电视台少儿学生科科长、音乐节目制片人、电视剧一公司制片人,自称海派导演。早在读小学8岁时就梦想当导演,中学16岁时参加上影导演宋崇(后任北影厂长)创办的电影编导班二年学习,全面系统学习了电影理论专业知识并参加拍片实践活动,所以,王国平实质上是上影人培养的上海本土导演,是上影精神的嫡传。大学时创办校影视协会,撰写并发表影评,还创作和发表了《太阳黑子》《英雄本色》等多部电影故事片、电视剧剧本,受聘《电影新作》担任业余编辑负责电影剧本投稿初审,1985年自行投稿无人推荐的大四毕业论文《论诗电影》,因其超高质量被《当代电影》一字不改破天荒全文发表。1985年大学毕业因这一届无进上影厂名额,只得分配进上海台任文艺部导演,从此就用电影思维和电影美学及电影语言(只是未用电影胶片而已),降维打击拍摄电视片,每拍一部电视片都破例象拍电影一样撰写导演阐述和分镜头稿,还画分镜头稿。1986年执导处女作《金色的旋律》获全国一等奖,石破天惊地开创了中国大陆MV先河,1994年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大制作电影MV《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李双江演唱)因用三千米红布的大地艺术而轰动中外,影响巨大,王国平一举震惊影视界。之后还开创了故事类MV新风格,将M∨拍成小电影,如《又见茉莉花》《外滩寻梦》《三毛流浪》等都堪称经典,完全就是浓缩的故事片。稍后又发明了卡拉0K、微电影、短视频、快闪等微影视新样式,被誉为中国微影视第一人,迄今共导演了2000多部微影视作品,荣获中外大奖200多项。1994年用电影语言拍摄的海派电视剧《风情石库门》获全国金奖,被誉为“金奖中的金奖”“世界一流电视剧”。2006年导演的中国第一部8集旅游系列微电影《八仙南通寻根记》合并起来共2小时,相当于一部电影故事片,获全球旅游视频大赛最佳奖。2008年导演的中国第一部城市微电影《上海色彩》获全国金奖,更是被电影专家赞誉为是一部从创意、叙事、结构、影调等各方面都超越完胜大电影的杰作。王国平继承新现实主义海派电影传统,不断开拓创立独树一帜的超现实主义新海派电影美学。专家称,王国平作品早就达到了威尼斯和戛纳及奥斯卡奖水准,因为王国平是一位十分罕见的真正拥有电影灵魂的海派导演。

    一,电视剧《风情石库门》导演阐述(节选,作于1993年,刊于1994年11月26日《文汇电影时报》)

    人对空间的渴望是生命的本能,空间的形态是人的生存方式, 是决定人的性格和精神的基础。

    石库门这种介于西式洋楼和中式平房的独特空间结构,造就了近代史上的上海人和海派文化。上海人的片斤计较、胸襟狭隘、目光短浅和精明能干、思维活跃、善于发明等毕显其中。石库门决定了上海人气质心态、处事方式和行为准则。本片通过石库门作为载体来展现生命对空间的渴望——这是《风情石库门》所蕴含的哲学意义,也是一般以石库门为主题的电视剧或专题片所不具备的。

    全剧有关石库门所展开的细节和故事、人物情感和命运都是围绕着生命和空间关系这一主题。人们对空间的渴望决定了男女主人公的行为方向,决定了男女主人公对石库门感情的演变发展。

    童年时代,石库门构筑了小玲和小华五彩斑斓的梦幻,石库门给予小玲和小华的是刻骨铭心的极高的美的享受和极其残酷的美的毁灭。石库门弄堂虽然狭长,但在孩童的心目中却是无比宽广和神圣的,它是孩子们心中的天堂和乐园,他们尽情游戏,彼此释放纯真、稚拙,虽然他们的纯真和稚拙不免打上时代烙印,但毕竟爱心是高于一切的,童心是灿烂美丽的。当他们第一次偶然从石库门里聆听到那似乎来自天堂里的圣洁音乐时,他们的身心第一次得到了洗礼,彼此之间的隔阂瞬间化为乌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玲、小华的少年时代已不满足于局限在石库门里,对空间的本能追求开始萌芽,他们开始对外面的空间、未来的世界充满遐想,一首《石库门的天空》便体现了这种心态。少年时代的石库门基调是喜气洋洋的,充满欢乐的,婚礼场面和生日舞会情调都极具石库门特点。婚礼上,新娘新郎在床上跳探戈,这荒诞发噱的一笔,逼真地体现了上海人在狭小逼仄空间里仍顽强地自得其乐故作高雅的生活信念;而生日舞会上,掀床脱鞋跳舞,则又从另一面揭示了上海人在有限的空间里,追求浪漫生活情调的高雅情趣。由此,上海人与空间抗争的精神便活灵活现地被勾勒出来。

    青年时代,小玲对石库门的感情产生了本质的变化。由于小玲独立人格的形成,作为生命,她有权选择她的生活空间,但命运却偏偏将她安排在石库门里,她开始感到不满足,这种不满足是建立在与她工作环境的比较之上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上海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方面,小玲作为房产公司的销售经理出入高级场所、豪华宾馆,另一方面,小玲作为石库门居民,不得不回到拥挤狭小的石库门。不同空间的鲜明对比在她心理上造成了强烈落差。这种心理落差使得她对石库门的感情,对石库门邻居,包括她对恋人小华的感情都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爱渐成厌,由厌渐成恨,而恨中又交织着割不断的爱。空间变化决定了人的情感的变化,环境变异决定了人的命运的变异,小玲依然眷恋着小华,眷恋着石库门,但这种爱必须得付出一定的代价,小玲和小华的最终结合必然象其他许多上海人一样还得憩息蜷缩在石库门里,她不想继续生活在石库门,便不得不离开小华,而投向老外的怀抱。虽然老外向她赠送了一套豪华别墅,但她毕竟是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知识女性,她也不会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她陷人了不能自拔的矛盾之中,最终她为了彻底摆脱这种矛盾,而选择了出国。从另一种意义上来理解,也可把她出国的行动看作是开拓生活新空间的一次革命行动。而小华扎根于上海本土,开发改造旧上海,同样是开拓空间的一次伟大举措,其意义将更为深远。

    本片的结构采用的是块状结构样式,按时间顺序分为:第一章:童年;第二章:少年;第三章:青年;第四章:出国。

    每一章中则分四大部分,1、时代特征;2、城市景观;3、生活风俗;4、情感脉络。这四部分之间的关系将有别于传统电视剧,一般电视剧往往总把人物的情感发展作为主要内容来展开,而时代特征、城市景观的内容和画面,或作为过场戏点缀一下,或放在背景处渲染一下气氛,其地位是次要的。在本片中,这四部分的关系将同等重要,虽然在篇幅上可能有长有短,但其在片中的地位都将无主次之分,这就是与传统电视剧的最大不同之处。这四部分内容在片中的展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渗透,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统一体。

    本剧的另一大特点是除了由这四章组成块状结构外,还辅以五首歌曲组成线性结构,以作为补充,使这四章通过音乐情绪有机地贯串起来,而无隔裂之感。

    这五首歌曲有其完整的独立性,风格迥异,特点鲜明,如把它单独出来即是五首MTV,但是,它们都又为同一主题服务,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表现石库门和上海人,总之,它们是为表现海派文化而存在的,是体现海派文化的重要手段。

    按照一般观念,石库门题材的电视剧必定采用纪实的表现手法,以故事见长,辅以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吸引观众,人物之间的对白作为表现人物思想的主要元素,如《上海一家人》《渴望》《京都纪事》和《秦淮人家》等。

    本剧摒弃“人物对白”这一传统电视剧的表现手法,而代之以画面、歌曲、人物动作为主要表现元素,这种写意的风格,给人的感觉将突破传统电视剧的审美格局,观看本片既象欣赏一幅幅画,又象听一首首歌,意境深邃,如梦如诗。

    二,王国平在微影视网公众号发布《风情石库门》四大方面艺术追求

    1.味道:《风情石库门》的真实性和精准性。

    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而所表现的又全部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故事,我用纪实性的拍摄手法完全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状态和生活状况,所以片中每一处场景、每一件道具、每一套衣服、每一个细节、每一帧画面,都是七、八、九十年代的真实体现,仿佛就是一部纪录片,或是用情景再现手法拍摄的纪录片。观众说上海王导拍的《风情石库门》上海味道最正宗,最具海派文化的特色,是原汁原味弄堂生活的还原。全片勾起了许多上海人浓浓的回忆,充满了美丽的忧伤、浪漫的怀旧、告别的痛楚的强烈个人情绪,令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2.形式:《风情石库门》的开拓性和先锋性。

    上世纪九十年代,侃剧大行其道,备受追捧,但好叛逆、求创新的我却反其道而行之,全剧47分钟完全彻底摒弃台词对白,甚至连一句旁白也没有,但也并非是默片,全片的音响效果声,既极具特色,又非常出色,它通过一系列声音蒙太奇,生动地构成了一部大上海真实声音的交响曲。全片看似虽无人物语言,但其镜头语言、画面语言、视觉语言极其丰富,胜过千言万语,我在电视声画方面的探索开拓是先锋前卫的,至今在中国电视剧的长廊里,几乎仍没有一部无旁白无对白的电视剧,这是一部罕见的电视剧奇葩。另外,该片还打破了故事片、电视剧、纪录片、音乐片、MV的界限和隔阂,融合和模糊了传统电视剧的形态和概念,从而石破天惊地创立了一种全新的电视样式——MV剧,于是中国第一部MV剧就在1994年横空出世。

    3.歌曲:《风情石库门》的本土性和原创性。

    我立足于在海派文化和弄堂生活中,打捞和挖掘有本土价值和人文意义的标本和活化石,首次将留存停格在上海人集体记忆中的童谣和游戏,串编谱写成朗朗上口的儿歌,由此第一次将之升华成影视歌曲艺术,使之能永久传唱和珍藏。全剧含《路边童谣》这首插曲在内,共有五首歌曲贯穿始终,主题歌《灰红黑白》是首节奏强烈的说唱风格的摇滚歌曲,它反映了石库门生活正在发生裂变、激变、巨变的动态状况;《石库门的天空》是首评弹风格的插曲,它运用吴侬软语的唱腔唱调,将上海人对石库门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石库门的春秋》是上海说唱风格,用上海话演唱,充分展现了石库门的众生相和百态图,是对零距离生活的真实描写,既接地气,又有烟火气;《已往难忘》是港台流行歌曲曲风的男女声两重唱,它深情地唱出了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难舍难分的心态和情绪,作为结尾曲,它更是对全剧的回顾,再一次将全剧基调“美丽的忧伤、浪漫的怀旧、告别的痛楚”推到极致。全剧五首歌曲,都是我亲自一手创意、并再请作词徐向东、作曲於志强度身定制的原创歌曲,旋律优美,质量上乘,风格鲜明,各具特色,具有浓郁的上海本土色彩和味道。

    4.表演:《风情石库门》的逼真性和鲜活性。

    该剧表演也是教科书级别的,《风情石库门》100%清一色全部由上海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出镜,职业和非职业演员混搭,无缝对接,浑然天成,天衣无缝,丝丝入扣。全片所有演员在我拿捏和指导及把握下,不夸张,不喳吧,不做作,不作态,没有午台腔,没有话剧腔,没有拿腔作调和装腔作势,非常自然和谐舒服适意,已达天花板级别。难怪参加几次电视节,评委们都误认为是纪录片。将故事片拍到纪录片水准和境界,没有工匠气,不露痕迹,这需要极大功力和定力,需要彻底静下心来,彻底放下身段,彻底放松,若有一点浮躁和浮夸,那就前功尽弃。所以,火候掌握必须要精准到位,就如同在窖里烧瓷器一样,既要高温燃烧,又要恰到好处,方能精工出细活,水到渠成,完美无缺。全片整个表演风格,我定的基调是清淡,优雅,从容不迫,不急吼吼,在温文尔雅中,让观众感受到情感如排山倒海般的内在力量,在快慢张驰中,让观众体味到海派文化如涓涓细流般的持久分量,在行云流水中,让观众感觉到弄堂生活如浩如烟海般的巨大体量。

    三,王国平在朋友圈谈《风情石库门》及表演

    1.追今日连续剧《繁花》,还要看30年前单本剧《风情石库门》,《繁花》的热播,激活了上海话和海派文化。其实,早在30年前,出生于上海成长于上海的本土导演王国平就拍出了原汁原味的上海弄堂生活。有人说这是《繁花》的前传;又有人说这是今天的《马路天使》;还有人说这是上海版的可媲美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信不信由你,双休日看完47分钟《风情石库门》,你就会有答案,什么是真正上海味道?什么是海派文化?

    2.什么是上海味道?怎么拍出上海味道?是《繁花》里说上海话吗?是吃上海泡饭吗?是,也不是!30年前的上海电视台青年导演王国平,早就拍出海派电视剧《风情石库门》,全片47分钟,没有一句上海话,甚至没有对白旁白,但却上海味道浓浓,王导将上海味道做到天花板级别了,关键是王国平是正宗上海人,生在红房子医院,喝黄浦水长大,听外滩海关钟声长大,这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天生的上海味道。

    3.《繁花》的表演褒贬不一,什么是影视表演?影视表演不是舞台上的戏剧表演,它绝对不能夸张雷人,更不能喳喳呼呼,它必须真实自然,与生活零距离。在表演上,王国平于30年前导演的《风情石库门》已达到了无懈可击和天衣无缝的高度,儿童男女主人公的表演天真可爱,少年男女主人公的表演清新脱俗,王国平启用的上海儿艺学员何琳当年刚初出茅庐,藉藉无名,在王导现场指导和把握的镜头下,她将情窦初开的情感情绪和心理活动演绎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后她勇夺美国电视艾美奖最佳女主角,以实力和功力取胜。李玲玉扮演的青年女主人公更是放下歌星架子,褪去明星光环,回归本色,将上海女青年赶时髦的示尚范演绎得神采飞扬,活龙活现。而上影演员韦国春扮演的青年男主人公更是接地气,尽显阳刚之气和一身正气,是上海模子的典型形象。全片王国平调动和调教的儿童、少年、青年群众演员及外国演员,都非常逼真,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难怪几次电视节上,许多专家评委都将此片误认作是纪录片,由此可见王国平指导和拿捏演员表演已达到了如火纯青和浑然天成的高度,《风情石库门》堪称表演的教科书殿堂级。

    4.感谢大家这两天大大转发王国平30年前导演的电视剧《风情石库门》,上海人拍上海,上海人爱上海。剧中5首歌曲也是最大亮点特点,都是原创首创独创。《路边童谣》唱出了“落雨了打烊了小巴辣子开会了”,就是最正宗上海味道。片头主题歌《灰红黑白》是海派摇滚歌曲,新潮时尚。片中还有评弹和上海说唱曲风的两首歌曲,原汁原味,上海特色浓郁。片尾曲《以往难忘》是流行歌曲,深情悠伤,回味无穷。5首歌曲,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上海味道浓浓,令你百听不厌,这就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导演拍出来的真正上海。

    5.我是喝黄浦江水、吃大饼油条粢饭团豆腐浆、听外滩海关钟声长大的土生土长的上海导演,拍摄上海生活、推广海派文化是我义不容辞和天经地义的使命和责任。我自信地敢顶天立地地说,我的才华不亚于王家卫、张艺谋等大导演,下面我还可能有超越颠覆他们的未来,我将继承海派电影的优秀传统和创新精神,开拓和创立新海派电影,我会竭尽全力将海派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力争用新海派电影冲刺奥斯卡奖。

    6.男女儿童主角是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的影视班小朋友,是百里挑一,专门选出来的,片中所有小朋友也由他们出演。

    7.李玲玉用她超凡的表演实力,通过《风情石库门》向观众证明,她并不是有超高颜值和超高人气的花瓶,她的表演天斌和深厚功力,丝毫不逊色于金鸡奖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得主,李玲玉既是惊鸿一瞥的大明星,更是惊艳一世的艺术家。颜值的喧宾夺主,美丽的闪耀夺目,丝毫掩盖不了李玲玉表演的逼真体现,根本冲淡不了李玲玉实力的登峰造极,是经典,30年后,依旧光采照人,光芒万丈。

    8.三位专业演员(李玲玉、何琳、韦国春)在百度个人介绍中都未提《风情石库门》,说明该片虽达到了高度和深度,但却不为人知,今日的访谈,就是重新的打捞行动,这是大海捞针的打捞,这是海派文化的打捞,这是弄堂生活的打捞。今日的访谈,又是上海人在黄梅天之后的三伏天将樟木箱打开,将压厢底的好衣服,拿出来重新哂哂,重见天日,压厢底的东西都是最值钞票最有价值最灵光最珍贵的东西。

    9.我是进行时态拍摄,处在90年代拍90年代,不走样,当然绝对真实,一五一十还原,不用美工置景,每个镜头都是实景拍摄,都是那个年代真实的纪录,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没有半点虚假,也不可能虚假。

    10.我前几年在上海热线视频访谈《爱情神话》电影时说,全世界拍摄上海,共有三个上海,一是历史的上海,如《太阳帝国》《上海滩》《上海一家人》《上海的早晨》等;二是现实的上海,如《股疯》《孽债》等,我的《风情石库门》也是,与生活零距离,接地气、有人气、有烟火气;三是艺术的上海,张艺谋导演的上海世博会宣传片和我导演的上海城市形象片、上海旅游形象片、上海绿化形象片等都是,这是优化、美化、诗化、净化的上海。《繁花》则是王家卫重塑的另一个上海,是他打造的一个艺术的上海,是他臆造的一个属于他个人心目中的上海,与《繁花》原著既有关,又无关,与上海人既有关,也无关。我的另一部《上海色彩》也是反映艺术的上海代表作,等打捞完《风情石库门》,再来打捞另一部拙作《上海色彩》,这是被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定为全院学生必看的观摩片,以证明我的实力如专家所说巳达威尼斯或奥斯卡奖水准。我压箱之作还是蛮多的,不仅仅是《风情石库门》,真正的经典是永远不过时的,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是存封的金子,只须掸去灰尘,擦亮洗净,依旧是金光闪闪,辉煌灿烂,这就压箱底的好东西,是最珍贵的、最有价值的。

    四,王国平在朋友圈发布名媛下午茶《风情石库门》讲座短视频说明词

    (一)著名抽象画家张泓说:一个真正泰斗并不是要获过诺贝尔奖、奥斯卡奖什么,也不应折射别人的光芒。王国平的作品广受欢迎,他是一个伟大的导演,1994年导演的《风情石库门》象一块压缩饼干,精准地表现了海派文化和弄堂生活,寄希望王导将《风情石库门》做大。

    (二)王国平一个人唱独脚戏,谈《风情石库门》调·度,今天先谈高度。转发上海电视台原台长盛重庆评论王国平:你是当今海派文化的旗手,在石库门里讲述上海人的情怀和博大胸襟,筑起一道沟通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有你这样的朋友感到骄傲!祝龙年再创辉煌,为影视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三)王国平通过几十年的研究,提出了对海派文化最精准最精辟的独一无二的释义:海派文化其实是中国江南文化的精致精美和法国文化的浪漫优雅在上海的一拍即合和高度融合,同时又嫁接了英国的绅士文化、贵族文化及美国的大众文化,还有白俄文化,才交织混搭成海派文化,而不是笼统地仅仅称海派文化是中国和外国文化结合的产物,东方与西方文明冲撞的结晶。

    (四)海派导演王国平谈《风情石库门》味道表示的腔调:感悟性和共鸣性。王导说上海味道有表层味道和深层味道,表层味道即罗宋汤、排骨年糕等上海本帮菜和西菜、上海点心等,深层味道即上海人的气息气质和腔调情调及灵魂精神等,上海味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宗上海人都会心灵神会的,一句切口、一套行头、一个细节、一个动作等,就能鉴别上海味道正宗否。

    (五)重镑来袭,内幕劲爆,初五迎财神,恭喜发财,今天发的王国平自吹自擂《风情石库门》(五),一是五五数字碰巧,与财神撞个满怀,金银财富从天而降。二是恰巧内容与钱有关,1994年王导自掏5万才艰难拍成此剧(投资总共10万),上海台未投一分钱,欲知真相,请看王导自我揭密曝料,王国平才是中国当下货真价实有情怀的文艺片导演,才是无私奉献有梦想的影视艺术家。

    (六)海派导演王国平再谈《风情石库门》细节表现的情调:真实性和艺术性。王导从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的亲身经历,挖掘并再现了许多已被遗忘的生活细节,如有用手帕扎4个角做成的防雨帽,有用课本纸张折成的田鸡,有用宣纸和蔑竹糊成的鹞子,也有许多数不胜数的刮刮片、盯橄榄核等弄堂游戏,还有开生日派对、吹蜡烛、跳交谊舞及去外滩情人墙谈敲定等特定年代的独特细节,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王导在体现真实性的同时,又将之升华成艺术性,因而勾起了许多上海人的回忆和情怀。

    (七)海派导演王国平每晚谈《风情石库门》,敬请上海人关注,肯定有共鸣,今天谈视觉表达的影调:隐喻性和象征性。王导说:全片色彩主基调,一是灰蒙蒙,这既是表现当年上海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的色彩,也是体现男女主人公的情绪色彩“美丽的忧伤、浪漫的怀旧、告别的痛楚”;二是副基调红色,红旗、红领巾、红金鱼都充满了隐喻性和象征性,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真实写照,有信仰的崇拜和追求,有生命的摧残和抗争……

    (八)著名抽象画家张泓说:上海出现王国平这位奇葩导演是个奇迹,我们期待未来王导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电影。王导继续自说自话《风情石库门》思想表白的音调:哲理性和超前性。思想是灵魂,是穿越时空的光芒,电视剧表现思想必须要含而不露,隐而不语,必须以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打动人,而不能太直白,太直露,《风情石库门》运用的是诗电影风格手法,追求和风细雨和诗情画意的意境,并以情绪打动人。

    (九)海派导演王国平旁证博引谈《风情石库门》深度:人与空间的关系。任何生命它都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概念,而人对居住环境和宽敞空间的美好向往,更是一种本能的追求。上海开埠后,石库门是上海租界特有的产物,其风格是中西结合的,其空间是经济节约的,以供江浙移民涌入上海居住。至上世纪90年代初,据权威机构调查,上海52%市民都居住在石库门里,由此形成了独有的上海弄堂生活和小市民文化及石库门文化,石库门空间形成了上海人独有的性格和气质及秉性和精神。改革开放后,上海人不满足于狭小的石库门空间,于是,改变环境、拓展空间成为城市发展和个人奋斗的主题,浦东开发如火如茶,扎根老上海、建设新上海是年青人拓展生命空间的主旋律,而远走高飞、跨出国门,也是另一种彻底改变环境和拓展空间的新路径,由此生命和空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空间追求精神。

    (十)海派导演王国平趣谈《风情石库门》温度厚度浓度:烟火气、有人气、接地气。作为土生土长的王导从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出发,娓娓道来该剧温度的来源,一是片中在石库门家里结婚办喜酒买汰烧翻圆台面,就是烟火气的体现,螺丝壳里做道场更体现了上海人的聪明智慧;二是小朋友们放学后在弄堂里玩打弹子、刮刮片、盯橄榄核等游戏,就是有人气的表现;三是片中不经意间在进行时态中,随意自然拍摄到的在弄堂里生煤炉、拎马桶、晾衣服等细节就是接地气的显现。全片的厚度通过历史的厚度(横跨30多年,从70年代至90年代)、人文的厚度(中西结合、厚积薄发的海派文化)、建筑的厚度(石库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及节约性和艺术性)这三个方面的厚度来深厚挖掘和全面提升。全片的浓度体现在该剧上海味道之纯正和浓郁,上海味道是海派文化之灵魂,它是上海人长期生活、相互交往、共处谋事所形成的一种处世原则、为人之道、社会风俗,这是一种潜以默化的约定俗成,是深入到每个上海人骨髓之中的,它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息息相通,是否正宗上海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套行头、一句切口……咪道一搭,就立马见分晓了,这就是上海味道的神奇之处。

    (十一)海派导演王国平深谈《风情石库门》角度锐度力度:艺术创新的触角和力量。全片无人物对白和旁白,是爱走极端的一次先锋探索,在侃剧盛行的90年代,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奇葩,前无先人后无来者,是中国电视剧的真正唯一孤本。该剧创新的角度还表现在将男女主人公的主观视角和导演的客观视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俯视仰视平视透视融汇贯通的境界。全剧的锐度体现在对当年新鲜事物和流行风尚的冲浪弄潮和赶时髦,如吃咖啡、时装表演、圣诞舞会等都不惜笔墨,尽情渲染,其触角是异常敏锐和敏感的,直刺生活时尚的最前沿。全片的力度主要有情感的力量和音乐的力量所构成,片中有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有男主人公建设浦东的豪情,有女人公对故土的不舍之情……全剧五首歌曲,既有童谣、评弹、上海说唱等上海地方特色的音乐,也有西方的摇滚乐、港台流行乐的风格,且都是原创,其直击人心的力量无以复加。

    (十二)海派导演王国平大谈特谈《风情石库门》已近尾声,今天最后精谈刻度纬度:时空的精准定位。全片的刻度主要是通过三个度来体现,一是刻画人物的精准度,二是表现情感的细腻度,三是还原生活的真实度。上海人处处精打细算,事事斤斤计较,上海人门槛精,会算计,任何大事小事都会先算:合算不合算,这其实就是上海人骨子里的刻度,如不能表现出上海人刻度所包含的精准度、细腻度、真实度,那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若将全剧放在海派影视的坐标纬度上审视,那则前有三四十年代的海派电影《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后有电视剧《孽债》《夺子战争》《婆婆媳妇小姑》等,94年同时有电影《股疯》,与之相比,1994年拍摄的电视剧《风情石库门》既继承了海派电影的新现实主义传统,又开创了超现实主义新海派电影。著名抽象画家张泓说:中国人虽有14亿人,但外国人大多只知李小龙、邓丽君,希望不久的将来,再多一个名字,王国平。

    (十三)海派电影王国平畅谈《风情石库门》我的电影梦想:创立新海派电影冲击奥斯卡奖。读中学时,王导就参加上影导演宋崇(后任北影厂长)创办的电影编导班学习,他最崇拜接地气的幽默的轻喜剧风格的新现实主义海派电影,王导努力开创超现实主义新海派电影,所以,该剧的创意完全出自王导本人,而非采用投稿。1990年之前,王导萌发创意灵感后,第一时间就邀同学加邻居徐向东执笔编剧,历经数年不断修改反复打磨才功到自然成。该剧只是王导超现实主义新海派电影在电视领域探索的一个环节,是王导电影梦的一次电视实践。从1986年执导处女作《金色的旋律》起,他就推出第一系列青春三部曲,青春音乐片《金色的旋律》开创中国大陆MV先河,艺术专题片《青春颂》获收视率第一,电视探索片《三色太阳》轰动荧屏,《新民晚报》连续两天展开争鸣;《风情石库门》是第二系列思想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是收视率又获第一的中国第一部环保音乐风光片《青春梦旅》,第三部是中国第一部电视哲学剧《现代人》,也是前无先人后无来者的孤本;二十一世纪,他又推出第三系列艺术三部曲:中国第一部24集原创诗歌旅游系列短视频《诗韵松江》、中国第一部8集旅游系列短视频《八仙南通寻根记》、中国第一部城市微电影《上海色彩》,均斩获全国电视最高大奖。王导作为海派导演,他将不遗余力向全球推广弘扬海派文化,并将以他创立的超现实主义新海派电影冲击奥斯卡奖。

    五,王国平在朋友圈发布《风情石库门》碎片化短视频导看词

    (一)乘着《繁花》热播,上海本土导演王国平30年前拍的《风情石库门》重新翻红,其实当年该片已在业内轰动中外,但因为只有一集,所以当年在全社会影响不大,此番在新媒体上重新播放,因正宗上海味道引起强烈反响,从今天开始将47分钟单本剧化整为零分切成碎片化短视频后再陆续推出,欢迎关注和转发,上海人拍上海,上海人爱上海。今天推出《风情石库门》(一)是电视剧主题歌,曾获新民晚报主办的全国流行歌曲金奖,作词徐向东,作曲於智强,演唱卢钧(因病较早已逝),向《风情石库门》所有创作者致敬!

    (二)《繁花》虽巳大结局落下帷幕,但却开启了同样是表现海派文化弄堂生活的《风情石库门》,这是30年前的1994年,由上海电视台青年导演王国平拍摄的作品,有人说是《繁花》的前传,欢迎大家转发并收藏,47分钟电视剧将剪成许多片断陆续推出。

    (三)上海50、60、70年代人,都唱过“落雨了下雨了小八喇子开会了”,还玩过刮刮片、打弹子、跳橡皮筋等游戏,第一个将此上升为艺术,创作歌曲拍成MV及电视剧,就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导演王国平,这是外地导演绝对拍不出的,这就是真正的上海味道。如今上海滩繁花似锦,喳吧美女争奇斗艳,王导爆红,但此王导非彼王导,,土生土长才是正宗上海导演王国平,所谓生长,生于斯,长于斯,生并不重要,长才最根本,长在什么地方,喝什么水,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茁壮成长需要的养料空气阳光氛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如同桔橘之区别,什么水才能酿出什么酒,什么酒坛和酒窖才能酝出什么酒,此谓酝酿,环境的培育熏陶浸染,才会造就一方人的性格和气质及精神,评判一个人是一方人正宗不正宗,如同鉴别阳澄湖大闸蟹一样,是正宗蟹?还是汰浴蟹?而上海人更拥有自己独一无二和不可冒充及息息相通的上海味道,正宗不正宗?即有无上海味道?上海味道是妙不可言和心灵神会的,一句口头禅,一个眼神,一只手势,一副腔调,一套行头,一种气息,彼此通过心灵感应就能瞬间感知对方正宗不正宗,是否真正土生土长和的的刮刮上海人,土生还必须土长,这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上海王国平导演,喝黄浦江水长大,听外滩海关钟声长大,吃大饼油条泡饭长大,绝对正宗,勿大兴,更不是大卡的,绝不捣浆糊。

    (四)追完香港王家卫导演2024年《繁花》,再追1994年上海导演王国平《风情石库门》,有人说这是《繁花》前传,《繁花》已收官谢幕,但《风情石库门》却异军突起,每晚八点之后会在朋友圈连续发布,欢迎转发,上海人顶上海导演,上海人挺上海导演。请看上海土生土长导演王国平拍摄的最正宗上海味道电视剧《风情石库门》。昨晚上发布的插曲《路边童谣》唱出了“落雨打烊了”勾起了无数上海人回忆,点赞无数,刷爆朋友圈。

    (五)1994年王国平导演海派电视剧《风情石库门》再现从那个荒唐的岁月跨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当蒙上红领巾做“伴佯猫猫”游戏时,在红色海洋中,牛仔裤、喇叭裤、四喇叭录音机、邓丽君靡靡之音等突然横空出世,冲击着上海人的生活,当年女生穿牛仔被批为大逆不道,新旧观念激烈冲撞,造就了一个蓬勃发展、自由腾飞的80年代。

    (六)改革开放初期,牛仔裤是个极其重要的时代符号,从将它视作洪水猛兽,到男女都全部接受,人人穿牛仔裤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和痕迹,对牛仔裤的180度大转弯,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进步。

    (七)80年代,在还没有云南路、乍浦路、黄河路美食街时,婚礼婚宴是在石库门家里自己买汰烧的,折叠式圆台面放在一楼客堂间、二楼前厢房后厢房,一个长镜头就将上海人螺丝壳里做道场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新郎新娘在床上赤脚跳舞,更反映了上海人在逼仄的空间里自寻欢乐的聪明和心态及腔调!

    (八)1994年王国平导演海派电视剧《风情石库门》,早在90年代初就以石库门为主题拍摄了上海人弄堂生活,请看插曲《石库门的天空》,作词徐向东,作曲於智强,演唱李玲玉,当年调皮捣蛋小孩都会爬上屋顶玩闹,谈敲定,放风筝,放鹞子,吹口琴,不亦乐乎,忘乎所以,这就是无天夜地的小鬼头野乌蛋生活。

    (九)《风情石库门》真实纪录并展现了80年代初上海人的原汁原味弄堂生活,当时国门巳打开,西方生活正悄然影响着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生日派对、吃蛋糕、吹蜡烛、交谊舞都是新鲜玩意,而掀床跳舞、赤脚跳舞,就是上海人在狭小空间里寻找的浪漫情调,谈敲定(恋爱)、打开司(接吻)更是初尝禁果的想入非非。这就是快速转型急剧变化时期的永不磨灭的特殊集体记忆。

    (十)同样是表现90年代生活,《风情石库门》更加自然真实,原汁原味,李玲玉扮演的女主角一早起床,在家里煮咖啡,烤面包,接电话,手忙脚乱这场戏,尤其是收音机里电台声音是股市行情播报,这就是人人炒股的时代特征,但却是通过画外音来表现的,不经意间将主题凸现出来,股票声忽转为摇滚乐则象征上海三年大变样的巨变时代的轰轰烈烈,李玲玉走出家门路过弄堂里生煤炉冒出的浓烟,就是实实在在的烟火气。

    (十一)90年代初,浦东发展吹响号角,上海城市建设开始三年大变样,陆家嘴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许多商品房和别墅最先在浦东开建,房地产红红火火,但第一批有实力购买者都是外商和台巴子、港巴子及很少的最早第一批本地下海发财者,发财致富并改变居住环境,成为大多数上海人奋斗的目标。

    (十二)90年代,上海人停在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老观念上,片中拍摄了去浦东乘摆渡船和外滩情人墙的几个画面,虽一闪而过,却是画龙点睛。当李玲玉饰演的女主角——房产公司销售经理,领着由上影演员韦国春扮演的建筑公司经理,去看样板房别墅,真可谓是白日做梦,当回到狭窄的弄堂和拥挤的房间时,一种改变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愿望是强烈和迫切的,这是当时大多数上海人的梦想。

    (十三)插曲《石库门的春秋》MV,真实纪录了石库门千家万户的众生相,石库门弄堂生活的百态图。90年代初,新旧观念大冲撞,许多新事物新现象新娱乐新消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断冲击着上海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陈旧落后的狭隘观念,飞速急剧的变化和上海说唱的轻快预示着曾经一陈不变的石库门生活,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

    (十四)90年代初,购房者多以老外和港台商人为主,外销房令上海人望尘莫及,大歌星李玲玉饰演的女主角身份是楼盘销售经理,老外签约购房,女主角提成多多,心花怒放,但当年卖房的自己却买不起房,时尚美女最多只能翻翻行头,买买时装,这就是当年的行情,脱贫致富改变命运是每个青年人最焦急和最焦虑的追求。

    (十五)90年代上海,老外商人购买了浦东别墅后,邀请外国友人和为他购置房产办理手续的销售女经理(李玲玉扮演)一起参加在家里举办的圣诞舞会,光影交错,舞姿曼妙,女主角陶醉其中,恍然如梦,梦回自己的少女时代,为在石库门家里举办生日舞会,不得不在狭小的前厢房里,将床掀翻,苦中作乐。往事历历在目,往事又不堪回首,触景生情之余,不免骚动起改变拥挤居住生活环境、向往宽大美好理想空间的奢望和追求。在当年,这一段拍摄的家庭派对和上一段时装模特在商场里现场走秀,都是一种时尚浪漫的令人垂涎欲滴和弹眼落睛的新生活和新气象。

    (十六)90年代,上海还没进入汽车时代,当老外商人将进口轿车开进石库门,绝对是件轰动弄堂的新鲜大事,而李玲玉扮演的女主角从车上走下,那更是最扎台型的成为街谈巷议的新闻事件,轧外国男友或港商或台巴子都是当年弄堂一枝花和蛮相好看的上海美女们的最大追求,也是令人羡慕和相互攀比的一个指标或目标,当年上海美女们流行嫁大户、吃大户、用大户、最后自己做大户的人生逻辑,片中老外将刚购买的别墅房门钥匙交给女主角有多种含义,可能将房产赠送她,或让她先同居后结婚,或让她做小三,或让她做临时情人,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90年代开始疯狂追求物质生活的真实写照。女人可以走捷径,男人可以做生意,发财致富或一夜暴富是许多人的白日梦。

    (十七)男女主人公矛盾冲突即将爆发,之前老外开车送女主人公回石库门家的一幕已产生轩然大波,弄堂里的风言风语铺天盖地,当年美女嫁老外通常是首选,男女主人公分手决裂似乎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感情,在巨大物质诱惑前似乎不堪一击,但出人意料的是女主人公却将老外送她的别墅房门钥匙,毫不可惜地一扔了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命运究竟奔向何方?请看明天追剧揭晓。

    (十八)90年代中期,上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大拆大建如火如茶,青年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建设热,出国热,热水朝天,男女主人公终于分道扬镳,女主义无反顾地远走他乡,将开启新的人生,男主则热爱故土,扎根故土,为建设大浦东和新上海流大汗洒热血,奉献青春。

    (十九)李玲玉扮演的女主角马上乘飞机出国了,她在家等候初恋情人欲见上最后一面,片中拍摄的时间,其实是女主心理时间,短短时间象是漫长的跨世纪的等待,千年等一回,蓦然回首,她发现了小时候与男友一起吹的纸田鸡,有寄托理想信仰的红领巾,还有从弄堂深处传来的爆炒米花的吆喝(王导破噪门自己配音),这是故乡的呼唤,这是童年的呼唤,这是男友的呼唤,这是亲人的呼唤,这是同学的呼唤,这是邻居的呼唤……

    (二十)出国潮和建设潮是8、90年代的两大热潮,女主昂首出国,男主决定坚守,分道扬镳是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爆米花的爆炸声和打桩机的锤击声,声声入耳,这是一种对比,它隐喻新旧生活的强烈冲撞,爆米花炉灶的火焰和爆炸,象征了上海城市建设正发生轰轰烈烈的裂变,新浦东神话和大上海传奇每时每刻都在惊喜地上演,而爆米花的甜味,是一种上海味道的回味,它代表了上海故乡的挽留,它表示了女主的依依不舍,难分难舍,无法忘怀,无限留恋,上海是根,石库门弄堂是儿时的天堂。

    (二十一)李玲玉演唱、徐向东作词、於志强作曲的《已往难忘》作为全片压轴插曲,唱出了美丽的忧伤、浪漫的怀旧和告别的痛楚。剧中90年代的女主人公,既不囿于窠巢与初恋情人厮守一生,也不愿做老外的金丝鸟,吃嗟来之食。割断情丝,斩断过去的一切,拥抱未知未来,走出国门,去创造新生活,这才是上海女性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不做金钱的奴隶,不做爱情的俘虏,活出自己的精彩,发出人性的光芒,寻找幸福的彼岸。故土难舍,这里有石库门温情的童年,含情的少年,激情的青年,这里有吹纸田鸡的欢乐,有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憧憬,有爆炒米花的幻想和甜蜜。与之截然相反的是,男主人公却坚守故士,建没故士,他和伙伴们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一个拔地而起的新浦东和光芒万丈的大上海。

    (二十二)女主离家出国乘机时间,巧遇男主领导的建筑工程队举办新大厦奠基打桩仪式,男主最终与女主失之交臂,抱憾没见上离别最后一面,两位从小在石库门弄堂里长大并相爱的恋人不得不各奔东西。女主在自家窗口系上了红领巾向男主表达难以忘怀的纯爱,男主望着弄堂里从远处走来的一组少先队员,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少先队队歌中,他郑重庄严地行起队礼,他既遥想童年,更憧憬未来.....男主扮演者韦国春是上影演员剧团专业演员,他的表演沉默寡言,完全靠眼神和动作取胜,浑身散发出一股铁血男子汉的硬朗之气,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友离去无所惧,扎根故土挥衣袖,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就是真正上海模子的腔调,而不是娘娘腔小家子气或小屌模子。全片群众角色,都是挑选群众演员自己演自己,真正的本色出演,与生活零距离,让观众入戏,进入到规定情境,并产生共鸣,与片中角色共情,喜怒哀乐融为一体,这就是以假乱真的表演最高境界。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微影视网 作者:游有由 责任编辑:先加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