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展览演出

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助力十二艺节开幕

上海热线讯 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参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并承担十二艺节开幕演出剧目,于5月20日在上海大剧院拉开此次在沪举办的这一全国文艺盛事的帷幕。

据介绍,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由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联合出品,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出演。作品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以解放前夕英勇牺牲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们为创作原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通过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把石库门、弄堂、马路、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以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唯美的意象表达、灵活写意的舞台布景和谍战的紧张悬念,再现了为我党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全剧时长约两小时,分上、下半场,从李侠与兰芬假扮夫妻在上海开启潜伏生涯开始,隐蔽战线的漫长岁月里,他们每日行走在生与死的刀锋上,秘密用电波传递着情报。谍影重重的上海,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身边充斥着暗箭冷枪,数不尽的同志英勇就义,撕心裂肺却唯有吞声饮泪。无声的枪口,紧张的追逐,李侠夫妇一路患难走过。“天”快亮了,却迎来生死抉择。坦然发送出最后一份电报,李侠笑对牺牲!“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一部艺术作品从孕育到诞生,进而不断打磨直到成为经典,始终离不开环境的熏陶,离不开土壤的滋养。得益于上海市委宣传部“一团一策”改革方案营造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得益于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艺术特质和文化气象,为艺术原创提供了最佳机遇!上海歌舞团坚持创作核心根本,培养人才以队伍保障创演主业发展,历经两年多的孵化研讨,150多天的艰辛创制,才有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成功创演。剧中4位领衔主演,14位A、B组主演,均由本团演员担纲,这其中,上海歌舞团坚持十余年、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舞蹈演员“艺衔”制度培养出来的一支拔尖引领、骨干梯队的近70人的国内一流的舞蹈演员队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今天的80后关注上世纪的同龄人,通过创作演出感染当下的青年人”的作品,以总编导韩真、周莉亚,作曲杨帆为代表的主创团队,以及由青年舞蹈家王佳俊、朱洁静、侯腾飞、王景领衔的上海歌舞团演职员队伍,是一群年轻的80、90后,一次次查阅革命先辈们珍贵的历史资料、一次次赴上海红色教育场馆采风,革命先辈们的崇高信仰、坚定信念和无畏牺牲,深深感染了他们,从排练厅到舞台,每一个动作、每一场情绪、每一次走位、每一幕布景……他们反复构思,精雕细琢,执着付出,在创作理念、舞蹈形式、叙事结构和美学风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探索和实践,业界专家评论“引领当代中国舞剧观念的更新换代”。舞剧的创作过程,也是他们艺术生命经历磨练、成长及蜕变的过程,表演贴近人物灵魂,情感演绎淋漓尽致,最终舞台呈现所传递出来的信仰、信念以及奉献、牺牲精神,深深感动和感染着70年后的今天享受幸福生活的每一个人。

近年来,国内外影视、小说不乏优秀的谍战题材作品,在舞台艺术的舞蹈领域,隐蔽战线题材还未有尝试。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上海歌舞团综合舞蹈的艺术形式和隐蔽战线的题材内容进行舞台结合的一次艺术探索和实践,通过舞蹈艺术的肢体语汇和舞台空间的抽象气质,赋予了谍战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以全新的艺术呈现,作品的青春元素、现代气息以及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能够吸引广大青年观众走进剧场,观看舞剧演出。创演以来,舞剧已经演出了5轮近30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得到了业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认可、肯定和欢迎,预定的演出邀约已经排到了2020年,很好地彰显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和时代价值,社会效益显著,也收获了较好的经济回馈。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无数革命先烈曾在这里英勇就义,这座城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传承着红色基因。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寓教于剧,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今天的观众特别是青年人传递理想和信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