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展览演出

青春的生机与诗意 音乐剧《春之觉醒》首演在即

    上海热线讯 今年9月,音乐剧《春之觉醒》将再度排演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时隔一个世纪的故事,用它自己的语言,讲述着触动人心的震颤。 在经历了五个月紧锣密鼓的面试、排练之后,这部由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与泓洋国际联合制作出品的全新《春之觉醒》即将在1月10-19日登陆上剧场,连演12场,在2020新年伊始的冬日里,为上海的观众演绎属于青春的生机与诗意。今日(12月30日),音乐剧《春之觉醒》剧组首次开放排练厅,向媒体与观众呈现了剧中极富特色的几首曲目,并通过导演斯宾塞·里夫(Spencer Liff)的解读,让观众一睹这部崭新制作的独特魅力。

    排练厅直击 春之觉醒喷薄绽放

    12月30日下午,音乐剧《春之觉醒》彩排探班活动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排练厅如期举行,现场除媒体与观众之外,还有上海部分高校音乐剧社团的代表。来自美国百老汇的导演兼编舞斯宾塞·里夫(Spencer Liff)摇身一变,成为了“串讲人”,通过他对剧目和表演片段言简意赅的介绍及阐述,串联起了剧中一个个不同的展示段落。虽然只是短短的几首歌,却仿佛让人跟随着角色,浮光掠影般地走过了他们的旅程。

    据悉,本次音乐剧《春之觉醒》为剧中三位主要人物设置了两组卡司(演员进行演绎)——由出演过2016年版本的资深音乐剧演员刘令飞、丁臻滢、胡超政组成“回归组”,由张智涵、杨舒妍、张玮伦搭档的“青春组”。回归组的演员们在经过了几年的积累之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彻,表演越发游刃有余;而青春组中的女主角杨舒妍跟本剧也有一段特别的缘分:她曾在三年前参加过《春之觉醒》的演员面试,遗憾落选后赴美求学,在今年九月的纽约选角中,更加成熟的她脱颖而出,获得了主创们的一致认可。两组演员一组经验丰富、实力超群,一组天真纯粹、青春逼人,在活动过程中展示了气质迥异,却同样动人的表演。

    首先唱响的是由丁臻滢带领着女演员们共同演唱的《妈妈生下了我》(《Mama Who Bore Me》),这首歌由慢至快,用强烈的节奏和律动道出了女孩们内心对成长的困惑与挣扎;紧接着,刘令飞、胡超政和男演员们用另一首火力全开的摇滚风歌曲宣泄了少年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演员们那澎湃的张力在排练厅的小小空间里显得更加强烈。

    备受瞩目的青春组主演张智涵、杨舒妍和张玮伦随即接棒,带来了《触摸我》(《Touch Me》)和《那来自身体的声音》(《The Word of Your Body》)这两首温柔缱绻的慢歌,在展现了他们上佳唱功和表现力的同时,也把现场所有聆听的人都带回了青春记忆里那段懵懂、悸动的情愫之中。直到歌声落下,仿佛情绪还在空气中延宕。

    最后,全体演员共同演唱了剧中的最后一首歌《紫色夏日之歌》(《The Song of Purple Summer》),它在剧中象征着冰雪消融之后的希望和温暖,在听过了之前迷茫、愤怒、不安、失落种种情绪之后,这首歌恰如其分地为此次彩排探班表演画上了一个明媚的句点。

    斯宾塞·里夫表示,“彩排探班”在百老汇是一项非常常见、也非常重要的活动。在一部新作品首演之前,这几乎是媒体、业内人士和投资人独家窥看他们对剧目期许和想象的窗口;而此次探班更是大胆邀请了观众和高校社团代表参加,排练厅里零距离的观演关系,也非常直接地让演员们感受到来自观众的目光和反馈,从而更好调整状态。从本次探班过程中展现出的种种颇费心思的调度与设置,也不难看出剧组对这次“超前点映”的重视,和他们对待创作严谨负责的态度。

    活动现场,《春之觉醒》的联合制作人,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元洪和泓洋国际的总裁丁垦(Ken Dingledine)也再次表达了各自对这部作品的期待与厚望。他们表示,《春之觉醒》有着不同于多数伦敦西区或纽约百老汇音乐剧的突破性叙事方式,也不以华丽布景和庞大阵容取胜,这是一部走心的作品,一部感性又充满力量的作品。而《春之觉醒》的力量也恰好在于它保留了这一份未经雕琢的纯粹和质朴的真实感,这或许正是在当代人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亟待汲取的氧气。

    西方故事东方诠释 中外主创各司其职

    《春之觉醒》的原著虽然诞生于一个多世纪之前,但它的影响和魅力却得以绵延至今。故事描写了在当时观念极其保守的德国社会,一群青少年对于自身本源的探索,对于循规蹈矩社会的无声反抗,对于初生爱意的无知懵懂,对于前路充斥的迷茫与拨开荆棘所见的希望。其间喷薄而出的思想与能量,让百余年后的青年人依旧心间颤动。

    虽然情感是共通的,但是在表现情感的方式上,东西方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如何才能让演员更好地把握人物、进而传达给中国观众?这也是剧组在创作和排练中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演斯宾塞·里夫(Spencer Liff)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春之觉醒》2015年百老汇复排版的编舞:该版制作打造了百老汇第一部融合手语的音乐剧,通过聋人演员与听觉正常的演员共同演出,用突破性的肢体及舞台表现,描绘出了剧中的隐喻与压抑。这使他在百老汇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晋导演兼编舞,也使得他在进行跨语言、跨文化创作的时候更有信心。在此次创作过程中,他也将融入中国文化意象,用落地化的方式重新诠释作品作为了重要的目标。出任音乐总监的伦敦西区资深音乐总监菲兹·沙普尔(Fiz Shapur),也有着丰富的跨国、跨文化音乐剧制作经验,他们均表示,语言不会构成对这部作品理解与审美的障碍,在排练过程中,主创和演员们会反复揣摩、尝试中英文在词句、节奏中微妙的差异,在忠于文本的基础上,用情绪和表演来弥合其间的距离。

    中方导演刘晓邑作为参加过2016年版本的创作者,在谈及作品时也说道:“《春之觉醒》是一些人的伤痛、喜悦、经历、成长,因为作品中的丰富层次与不可言说的青春秘密,才让其更具普世性;同时,希望每个观众都有属于自己的被击中的瞬间。”

    排练厅的一角,展示着本次《春之觉醒》的具体而微的舞美模型。担任舞美设计的是来自上海的舞台美术设计师徐肖寰,他同样也是2016年版本的舞美设计。时隔三年,带着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再度为《春之觉醒》设计舞美,徐肖寰拿出了一套截然不同的方案。在他的设计中,舞台上充满了丰富的意象:缠绕着锁链的镜子、斑驳破败的墙壁、水泥森林一般的立柱、远处的冰川和枯萎倒下的树——而这一切又都会随着剧情的推演发生神奇的转变。不仅在台上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了多重、复合的空间,更将作品本身的气质衬托得格外熨帖妥当。

    跨文化合作 融理念创新

    2016年起,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开始试水本土音乐剧制作,先后推出了《春之觉醒》(校园版)、《我的遗愿清单》与《拉赫玛尼诺夫》三部制作剧目,稳定持续地坚持“小而美”的选戏理念与制作态度,通过这些有温度、有深度、有质感、有情怀的音乐剧,把更多面的艺术理念展现给观众。今年,《我的遗愿清单》与《拉赫玛尼诺夫》这两部自制音乐剧的第四轮及第二轮演出,首次开启全国26个城市的巡演,在各地受到热烈的关注和广泛好评。《我的遗愿清单》也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1月上海站演出中迎来其“第100场”演出。

    作为2019年的年度音乐剧制作,《春之觉醒》由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与专注于联动东西方一线戏剧资源、搭建跨文化戏剧桥梁的泓洋国际(Harmonia Holdings)联合制作,也是在中国市场与国际环境中找到切入点,进一步探索音乐剧制作新的可能——打开格局,建立模式,让音乐剧行业不断有新能量注入,推动其发展——双方在制作过程中从版权洽谈、主创建立、演员甄选、制作宣发多个维度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双方自有优势,拓展并夯实《春之觉醒》在中国的发声,让其在坚持品质与美感的同时,也打开创作与制作端的多元视野,更赢得了美国百老汇业界和媒体的积极关注。“对于音乐剧的制作,我们讲究机缘和专业度。既不求多,也不盲目求大,只希望每一部制作都是走心的,规范的,无论在艺术还是商业上,都具备操作的可能性。”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春之觉醒》联合制作人费元洪如是说:“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三年之后,《春之觉醒》与泓洋国际团队合作再度启程,我们既振奋又期待。”

    泓洋国际总裁、《春之觉醒》联合制作人丁垦表示:“此次泓洋国际与上汽·文化广场深度合作,制作全新《春之觉醒》,是联动当今百老汇、伦敦西区一线行业资源,与国内一流制作团队,在多层面上进行的跨文化制作的重要尝试。这部曾以它大胆的主题和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震撼了百老汇的作品,如今带着它原生的摇滚力量,在中西的合作下有了全新的表达。希望它通过年轻演员们青春而有力量的表现,拨动你的心弦。”

    【演出信息】

    音乐剧《春之觉醒》SPRING AWAKENING

    演出时间:2020.01.10-2020.01.19(共12场)

    演出地点:上剧场

    票价:180-580元

    (中英双语演出,中文字幕)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