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2021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头条新闻

电影学堂|中外知名电影大师邀您畅谈电影艺术的魅力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导演大师班:对谈马克·穆勒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Aleksandr Sokurov),当代俄罗斯国宝级导演,塔可夫斯基精神的重要传承者,1951年6月出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处女作剧情长片《孤独人类之声》(1987)获得第4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铜豹奖;《俄罗斯方舟》(2002)96分钟一镜到底,技惊四座,入围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浮士德》(2011)获得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索科洛夫的作品通常具有极强的个人风格,他追求电影语言的完善和丰富性,善于通过独特的影像美学表达对生命、艺术、历史等宏大话题的哲学思考。

  马可·穆勒(Marco Müller),意大利电影制片人、影评人、电影史学家,1953年6月出生于意大利罗马。马可·穆勒从1978年起从事电影节策划工作,先后担任多个国际电影节主席,将多位亚洲导演的优秀作品推向国际。他导演和编写过多部关于世界电影史的纪录片,出版过多部有关世界电影的书籍,并长期担任专业杂志和电影媒体的撰稿人。

  索科洛夫导演与马可·穆勒是多年挚友,两人的友谊跨越了语言与地域的鸿沟。同时,作为索科洛夫导演作品《摩罗神》和《太阳》的制片人,马可·穆勒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俄罗斯及亚洲电影作品的传播与推广。索科洛夫也曾表示马可·穆勒对其影响深刻,并感谢他对自己电影艺术事业的支持。相信在此次对谈中,两位电影人能畅谈艺术与友谊,让观众从不同视角了解世界电影艺术之美。

  阿伯德拉马纳·希萨柯导演大师班:对谈万玛才旦


  阿伯德拉马纳·希萨柯(Abderrahmane Sissako),毛里塔尼亚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1961年10月出生于毛里塔尼亚东南部城市基法。希萨柯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20世纪90年代起定居法国,丰富的跨语言、跨文化经历造就了其作品的人文性。代表作《期待幸福》(2002)入围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并获得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廷巴克图》(2014)获得第4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导演等7项大奖。作为非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希萨柯的作品以散文性、纪实性与人文性兼备的影像风格而著称。

  万玛才旦,电影导演,编剧,作家。已出版小说集《诱惑》《嘛呢石,静静地敲》《塔洛》《撞死了一只羊》《乌金的牙齿》等,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获多种文学奖项。主要电影作品有: 《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五彩神箭》《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作品获几十项国内外大奖。

  万玛才旦导演和希萨柯导演曾一起担任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两位导演有着共同的上影节记忆、相似的跨语言背景与浓厚的故土情结,同时,诗意与纪实共存的影像风格中不乏深厚的人文关怀。两位导演也曾多次担任电影节评审,致力于发掘和扶持青年电影人才。相信两位的对谈将碰撞出崭新的思想火花,为青年电影人带来鼓励和思考。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电影节官网 作者: 责任编辑:MIST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