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综合

金秋十月沪上艺术之约如期而至 惠民活动成色不减(附演出节目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将于10月14日到12月5日举行“演艺大世界 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展演的剧目不仅是近两年的新创剧目,大部分首次献演上海舞台,其中更有多部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是国内文艺原创力的生动体现。同时,“艺享申城”系列惠民活动也将在上海各区展开。

受国际疫情影响,国际演出团队无法来沪,原定于10月14日至11月15日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延期举行。但金色秋天,上海观众依然能够沐浴在艺术阳光中。通过举办“演艺大世界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和“艺享申城”系列惠民活动,回应市民群众对于优质演艺内容的热切期盼。

拓展“演艺大世界”圈层 助推城市软实力建设

展演季16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以红色、经典、新创为关键词在“演艺大世界”及延伸舞台献演。创新之作集聚上海,为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带来蓬勃活力。展演季的举办也为上海做大文化码头、做活创作源头,为“演艺大世界”圈层拓展提供有效支撑,全面助推城市软实力建设。

将红色历史融入创作,凝聚新时代奋斗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多部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主旋律作品从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讲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颂扬党的丰功伟绩,充分发挥文艺作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作用,用文艺凝聚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北上》通过回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诚邀并护送香港三百多位民主人士北上东北解放区“民主建政、协商建国”曲折、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来展现革命战士及仁人志士的献身精神与家国情怀。

由广州芭蕾舞团创排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旗帜》以1927年广州起义为蓝本,运用时空交错穿插的叙述手法,赋予了历史故事新的艺术想象,以芭蕾的舞蹈语汇抒发炙热的革命情怀,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党魂、军魂。

展演季作品聚焦党史重大节点时刻,也将目光对准那些照亮历史长河的名人。浙江婺剧团将当地名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搬上舞台,创排出了婺剧《信仰的味道》,呈现了“一个人翻译了一本书,一本书武装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的主题,传递了信仰的力量。除《信仰的味道》外,浙江婺剧团还将带来折子戏专场。

由无锡市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歌唱祖国》则通过多样的舞蹈语言,向观众呈现了经典名曲《歌唱祖国》的创作者王莘的创作经历,展现其拳拳爱国之情。

传统文化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文化自信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演季作品把握时代需求,回应时代课题,通过传统题材的“创新转化”焕发新的艺术魅力和时代意义。各种类型作品融合古今中西艺术表达,积极介入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可行路径,探索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在网络上热度颇高的戏曲电影《白蛇传·情》由广东粤剧院带到上海舞台,该剧取材于经典传奇故事《白蛇传》,以“情”为切入点,运用粤剧综合表演艺术,并结合现代理念舞台样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出圈”受到年轻观众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主演曾小敏正是凭着《白蛇传·情》的精彩演出获得了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以及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她在剧中的“出手”表演突破了传统的表演程式,成为了戏曲表演艺术中的一个成功创新。

同样取材于《白蛇传》的另一部作品——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原创舞剧《白蛇·人间启示录》将这一传统故事架构在未来时空中,加入AI元素,在音乐上运用具有现代感的电子乐进行诠释,在舞美上运用激光技术完成场景变换,最终探索的则是人与仿生人之间的情感、智能危机等问题。

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精选原著重要情节,由青年舞蹈艺术家黎星及青年导演李超携手担纲导演,青年作曲家赵博作曲,主创、主演班底以中国舞蹈界新生代的杰出代表为核心,通过这一时代的视角走进中国经典文学巨著。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杂技剧《化·蝶》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爱情故事为基础,通过杂技、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现代手法重塑经典。剧团历时两年打造了许多全新的创意项目,包括集体扇舞、蹬伞、抖杠、毛笔手技等杂技绝活。由主演吴正丹和魏葆华首创的“肩上芭蕾”则为全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舞剧《伯牙绝弦》由湖南大剧院和长沙歌舞剧院共同打造,根据家喻户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进行艺术再创作,以“人性的拷问”为核心主题,加入“伯牙妻”这一角色,以现代人的视角解读“知音”。

德艺双馨的领军人物提供榜样力量 文艺作品给观众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展演季汇聚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领军人物,从各个侧面展现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些艺术作品的集中亮相,将提升上海“文化大码头”的集聚效应,为上海建设“亚洲演艺之都”和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助力。

“阎师高徒”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师生音乐会此前已在多地成功举办,反响热烈。此次,阎维文及声乐大师班优秀学员将携手指挥汤沐海、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为上海的观众演绎众多脍炙人口的民歌作品,展现师生之间的薪火传承。

舞台喜剧《惊梦》是编剧毓钺与陈佩斯继2015年合作《戏台》之后,再度联手推出的又一部舞台剧力作,也是陈佩斯父子首次正式同台表演的剧目。

展演季中,粤剧名家曾小敏除了带来《红头巾》和《白蛇传·情》,还将携手上海爱乐乐团带来“我是曾小敏”——“剧·说”交响演唱会。整场音乐会围绕“我是曾小敏”为主题展开,将交响乐与传统粤剧相结合,展现粤剧艺术的新一代领军人物的风采。

去年以《长安第二碗》给上海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西安话剧院,此次带来话剧《路遥》。该剧以当代作家路遥为主人公,讲述了这位生性耿直敦厚、热爱生活,痴迷创作的优秀作家不平凡的一生,展示了路遥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人格力量,给观众带来激励和力量。

由冰坛传奇组合张丹、张昊领衔主演的冰上舞剧《踏冰逐梦》以冰面为舞台,结合舞蹈、戏剧、杂技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收官展演季,也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加油预热。

图:“演艺大世界 艺聚大上海”2021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节目单

(长按图片可下载至手机放大查看)

首演首秀再添获得感 文旅融合催生新场景

“艺享申城”系列惠民活动将于10月起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展开,此次系列活动打破剧院和户外的边界,演出场地覆盖各类公共文化空间,首演、首秀和首发作品集中亮相,为广大市民带来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跨界融合 以流量传播正能量 10月1日至6日,“艺享申城”系列惠民活动携手黄浦区文旅局率先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秋之韵”的舞台上带来10场别开生面的户外演出,其中以跨界融合为创作特点的作品占据了主流。首当其冲的《武侠琴缘》国风音乐会将金庸武侠剧中的经典歌曲以民乐的形式进行了改编创作,其中包括《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沧海一声笑》《刀剑如梦》等。10月1日,南京民族乐团就将以丝竹管弦演绎刀光剑影,唤起观众的岁月记忆。

如果说武侠和民乐是东方文化的有机融合,那古筝与电子乐的对话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当晚,新媒体艺术家王萌和古筝音乐家于淼,将继续通过民乐与新媒体相融合的表演形式,铺展别开生面的音乐画面,用生动的创意和独特的互动,引领观众感受不一样的音乐世界。

无独有偶,将于10月2日亮相的“上海森林”也是一支融合了古典、流行和民乐的跨界乐队。他们尤为强调音乐的治愈性,通过小提琴、二胡、长笛等独奏乐器的交相呼应,去平衡、调节观众的内心情绪。一边呼吸着青草的香气,一边感受着旋律的治愈,用一场音乐会来暂别都市生活的“压力山大”,也是长假休闲不错的选择。

除了减压的森林治愈系音乐之外,直击灵魂的爵士乐也总是令人欲罢不能。10月5日晚,知名音乐人李泉将携五位国内优秀爵士乐手,带来一场古典、流行和爵士三重元素交织的跨界音乐会。有跌宕多姿的音符相伴,脚下的草坪就如尽情摇摆的舞池,如此难得的露天音乐派对,确实不容错过。

在打破常规、创新形式的同时,“艺享申城”系列演出主动扩大圈层,吸引年轻观众,以流量传播正能量。10月2日晚,从《乐队的夏天》脱颖而出的野孩子乐队,将与粉丝共赴一场关于民谣的约会;10月3日晚,因一首魔性神曲《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而火遍社交媒体的张士超,将带着自己全新创作的作品《山中月》亮相,以此解开困扰网友多时的“张士超到底是谁”的谜题;10月4日下午,以扎实稳健的唱功和舞台表现而斩获《声入人心》年度首席的青年歌唱家王凯,将与音乐伙伴一同带来古典美声与插电流行的跨界音乐会。这些青年音乐人主动关掉“滤镜”,走入线下用作品回应大众的关切,与观众零距离面对面交流,以实力证明用“流量”带来正能量。

国庆期间还有多场风格多元、形式多样的舞台演出,以满足观众不同欣赏需求。比如,由门巴老调传人央吉玛带来的“藏地天籁”音乐会,由金星舞蹈团上演的现代舞精品专场,以及由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挥棒的广西演艺集团交响乐团音乐会,其中的《侗寨狂欢夜》《海上丝路》等作将展现壮美广西的独特民族风韵。

首演首秀 凸显码头和源头效应 从“艺术天空”打破剧院围墙,将文化大餐送到市民身边,到“艺享申城”将首演、首秀、首发的阵地打造成为亲民、惠民的主舞台,不仅体现了上海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步伐速度,更展现出上海建设文化码头和源头的蓬勃活力。

南京民族乐团历时一年半为此次活动创排的《武侠琴缘》武侠民乐音乐会,将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揭开面纱。而由青年作曲家张士超与嘻煜新古典乐团合作演出的“山中月——‘没有合唱团’的合唱作品音乐会”,全部作品均为国内首演,其中《山语》为新创首发作品。作为在上海学习、成长的作曲家,张士超将自己的新创作品选择在上海首演、首发,显示出上海扶持青年艺术人才、孵化原创作品的持久耕耘正在结出硕果。

文旅互动 探索演艺新模式新场景 此次“艺享申城”的首轮演出特意安排在国庆长假期间,且将演出场地选择在市中心的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既是给申城市民提供了一个长假休闲的好去处,也为假期来沪的游客创造了更为丰富的文旅体验。上海的文化惠民不止立足于本土,也将以积极的姿态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观众,与他们一同分享“演艺大世界”和“演艺之都”的建设成果。在这里,来自八方的游客可以免费预约,“零门槛”地感受上海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人心。

“艺享申城”系列惠民活动还将走出传统的演艺空间,探索演艺新模式、新场景。9月20日至10月8日的《时·空 THE MOMENTS》正在上海油罐艺术公园1号和2号罐热力展览,11月26日至12月12日,“艺享申城”将走进虹口区今潮8弄,带来“今潮8弄无边界艺术启幕季”。位于四川北路武进路路口的“今潮8弄”是虹口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将通过一系列跨界融合、多元沉浸的文化体验,打造上海城市文化新地标。

文化惠民的舞台自然少不了合家欢的节目,此次“艺享申城”系列活动还特别策划多场亲子活动,如儿童剧《超级厨师2爆笑厨房》等,这些节目除了在市区上演之外,还将走进青浦等地,将欢乐带给更多新城家庭。相信随着“艺享申城”的脚步不断走进社区,融入百姓生活,人民群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将不断增强,“上海文化”的金字招牌也将越擦越亮。

此外,作为国内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果体现,艺术节委约多位著名艺术家以及青年艺术人才的委约作品仍将以单场演出的形式在上海舞台演出。其中既有著名作曲家郝维亚的科幻歌剧《七日》又有著名编舞侯莹编导的舞剧《消失》,还有“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的6部原创新作。相信这些高质量原创新作的逐一展示,也能让更多观众一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澎湃的艺术原创力。同时,为呼应“双减”政策推出的“艺趣社”、学生观剧观展团等“文教结合”活动也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论坛、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年会、培训班、“一带一路”艺术节之旅等活动也将在线上线下聚焦更多热爱艺术的目光。

十月,上海的舞台依旧值得期待。

图:“艺享申城”系列惠民活动演出节目单

(长按图片可下载至手机放大查看)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