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综合

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全国首演登陆上海

    一卷神秘久远的遗稿,一段尘封许久的往事。 “上海文化广场2021制作巡演季”的压轴大戏——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即将在“2021年末演出季”以本土化改编的全新面貌上演,在新年伊始为沪上观众奉上一幅诗意深刻的文学图景。作为文化广场自主制作出品的第六部音乐剧作品,音乐剧《粉丝来信》不仅延续了音乐与戏剧交融的高贵气质,更着眼于20世纪40年代海派上海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语境,深刻聚焦人性在亲密关系中的转移与异化,兼顾创作表达与审美融合,在文化广场主剧场的舞台上开启它的本土新生。

    在正式首演之前,《粉丝来信》于1月12日以媒体特别活动的形式,率先与媒体及部分观众见面,并献上完满的舞台呈现。在随后的群访环节中,出品方代表、监制、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元洪,制作人、南京海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海笑,主创代表、中文版导演高瑞嘉,携手中文版“郑微岚”扮演者徐均朔、于晓璘、张博俊、“金海鸣”扮演者刘岩,以及“夏光”扮演者崔恩尔、郭耀嵘悉数出席,与到场嘉宾分享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幕后的创作故事。

    深度汉化再现海派上海 差异设计强化本土风格

    为呈现亚洲剧场人气之作的中国品质以及文化广场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之后的第二部大剧场作品的制作水准,《粉丝来信》中文版特邀请编剧王凌云担任剧本改编,导演高瑞嘉领衔指导,刘艾、颜嘉瑄任编舞、音乐总监,并集结徐均朔、刘岩、于晓璘、张博俊、施哲明、崔恩尔、郭耀嵘等一众活跃在当下音乐剧舞台之上、实力与人气并存的演员构成创作团队。同时,本剧更联袂著名舞美设计徐肖寰,中国青年舞台美术家、灯光设计孔庆尧,服装造型设计诸雅,共同呈现一出大气不失细腻、个性兼具理性的舞台。

    中文版《粉丝来信》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文学与出版的重镇——上海,描绘了上世纪40年代的文人世界。彼时的公共租界内,金海鸣、丁宁等作家们组成了“七人会”,坚守着《朝华》杂志。初入编辑室的郑微岚,心中有一个秘密:他曾以“夏光”的笔名和海鸣长期写信通讯。在此期间,“夏光”的形象就在他笔下不断完善,慢慢生长。她是缪斯女神般的存在,她的出现给海鸣和微岚带来了光,却也同样带来了噩梦。

    此次中文版制作在原版的基础上对时代环境、人物角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的调整与改编,以适配中国观众对汉化作品的接受度与期待值。而在信仰格局与个人精神中寻找平衡亦充分的表达方式与表演空间,合理构筑庞大且可信的特殊历史时空,正是导演高瑞嘉和编剧王凌云不断思考和打磨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人物情节的处理上,中文版也做了长足的铺垫与细化:“人格分裂是韩国音乐剧擅长的方式,但这种呈现相对来说容易陷入空洞且概念化的误区。而此次中文版为主要人物增设了相关行为和心理动机,让夏光的‘脱胎’有迹可循,以此加深三人之间的关联度与粘性,使得人物形象与关系更加清晰可感。”同时,作为中文版音乐剧作品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音乐与译配向来关乎整部剧的生命力与表现力。如何能让重新整理过语序的中文歌词,不失原有的力量和美感,又如何根据汉化的语言逻辑推进歌曲的旋律走向,则是音乐总监颜嘉瑄和译配黄菀卿从本剧筹备之初便持续面对的挑战:“《粉丝来信》的风格气质以‘文学性’著称,但在中文版实际制作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演唱的流畅性和听感上的清晰度与辨识性,希望能在兼顾语言逻辑和表演逻辑的前提之下,尽可能贴近原版的舞台表述。”

    在舞台的视觉表达方面,除了舞台规模从韩国的中剧场级别升级为大剧场之外,主创团队则更希望通过个性化的艺术手法向观众传达更直接的情感浓度和本土特色。谈及本次舞美方面的创新,剧中真实与离奇的对比让本剧舞美设计徐肖寰印象深刻:“当舞台适时地从现实的布景转化为超现实的氛围,便可以为观众感受和理解演员难以述说的、剧情中内在而又深层的部分,开辟一条通路。因此在最终的舞美设计上,《粉丝来信》中文版的呈现将更为具象,并在写实中生发超现实。”在灯光设计孔庆尧看来,本剧区别于其他音乐剧最突出的一点在于其细腻的情感表达。无论是唱段抑或舞蹈,都是戏剧人物内心的外化表现,因此在灯光设计上将更模拟内心路线的方向,既引导观众的视觉中心,又通过色彩和光感来描摹戏剧的情感。服装造型设计诸雅表示,这部作品作为特殊时期的缩影,时代背景相对复杂,生活物料相对贫乏。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群鲜活且各具特色的文学青年,正需要以相对风格化的设计潜心塑造。

    浪漫叙述描摹文人精神 艺术构想同温城市往事

    音乐剧《粉丝来信》韩文原版自2016年首演以来,便受到观众、媒体及专业人士的广泛好评,被誉为“改写了韩国原创音乐剧历史的作品”。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元洪透露,从2017年底第一次在韩国观摩原版演出,到2018年,该剧作为“韩国原创音乐剧推介大赏”受邀剧目之一来到上海文化广场,并以以流畅严谨的叙事、特征鲜明的视听、深度沉浸的表演一举成为当年最具人气的音乐剧名作,再到今年年初正式首演,音乐剧《粉丝来信》的汉化之旅历经整整四年之久,可谓文化广场筹备时间最久的中文版音乐剧:“这其中虽不乏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外界因素,但最关键的原因则在于主创团队对该剧反复的推敲与耐心的打磨。而将故事背景迁至同时期的上海,看似是不容争议的不二之选,实则基于当下的历史叙事、文化场域及知识分子个体命运等多方面的考量。”

    在原版中,20世纪上半叶的韩国社会受到日军的攻占,文坛却进入了现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样的民族记忆与相似的文学发展脉络,为音乐剧《粉丝来信》的汉化改编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移植土壤。自1920年代后期,上海一度成为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中心,大批知识分子在此云集,同时通过出版社、邮局、作家住所等现代都市文化空间,编织起了知识分子公共交往的空间网络。他们大都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在意识形态分歧渗入日常生活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倾向。其中一部分已经名满天下,另一部分当时尚未为人所知,但他们将在中国文化的日后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音乐剧《粉丝来信》作为文学特征极强的作品,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试图以尽可能真实的笔触还原1940年代上海滩的文学风貌,与此同时,剧中的角色设定无论拥有何种个性特征,都在诞生之初便铺就一层“文学青年”的底色。于志趣,是在浪漫纯真的美好之外,更添一层坚忍与持重。在当时压抑的时代处境下,他们不仅关注个体生命在特殊时代的困境,表达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共情,更探寻自我认同与价值、精神契合与共鸣等人类普遍意义的困惑与矛盾,以“七人会”为例的文学团体虽无法在那个时代直接高喊口号,却以坚守现代文学或通俗文学的创作形式来进行自我表达。于情感,这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情绪。他们往往有着敏锐的觉察力,能强烈感知生命的美好与苦涩,并以自身为媒,表达着真实的欲望,诚恳的追求、坦率的接纳与热切的爱。因此,《粉丝来信》亦重墨挖掘人性主流之外的异质元素,通过对人物彼此之间的强烈纠葛和与外部连结关系的挣扎的鲜活描绘,在主角三人种种执着与失意、纯粹与彷徨的情节中显露出时代文人内心细腻敏感的情感世界。

    从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到《粉丝来信》,从世界经典大戏IP到亚洲剧场人气佳作,从“为观众选好戏”到“为观众做好戏”,在疫情逐渐成为常态化的当下,文化广场从未停止探寻国际化交流融合与发掘中文版原创制作的步履,力求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本土化改编过程中,探索更具中国气质的内容力表达,从而构建让音乐剧语汇充分涌流的活力源泉,与广大受众分享更深刻的人文关怀与精神追求。

    2022年1月13日-16日,《粉丝来信》将于上海文化广场完成首站6场演出,其后将前往北京、南京、深圳等地开启首轮全国巡演之旅,持续输出贴合时代背景与当下音乐剧市场的表达,传递文本深处的精神共鸣。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