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2022专访三大王子> 王国平

“MV王子”王国平

主持人:35年前,王国平导演的艺术专题片《青春颂》以超前的电视语言和创新突破的拍摄手段,引起社会轰动,收视率名列上海电视台当周第一名。介绍一下当年如何想到要拍《青春颂》?

王国平:当年拍艺术专题片《青春颂》,是向五四青年节献礼的一部专题片。当时我在上海电视台负责《你我中学生》节目,上海人民或者全国观众都知道的袁鸣,就是从《你我中学生》出来的。我对艺术探索比较感兴趣,我不想走传统的套路。传统的套路呢,肯定是会搞一台献给青年节的文艺晚会,请所有的当时的青年才俊、大咖或者当时小有名气黄英、或者在最后唱一首青年的歌曲等等,以青春为主题的歌曲等等。

当时MV的概念还没有,当时叫MTV或者叫音乐电视。我当时自称叫青春音乐片,就是因为西方的、港台的卡拉ok还没有引进来,这个全部是我们原创的。所以说为什么会原创MV,这个跟大学有关。我大学整个4年都是主攻方向都是原来是复旦大学分校,后来叫上海大学。那么我们大学学的是中文系,但是我在大学四年主攻电影。我的方向就是主攻电影,毕业论文也是写的电影。我的毕业论文还没有在论文答辩的时候已经在当时的全国最高理论刊物《当代电影》发表了,一下子轰动了。所以说我在大学每个星期,那个时候学校有礼堂,总会是我自觉的看电影。每看一部电影我自己写影评。我成立了上海大学最早的影视协会,我自任会长。我还受聘于做《电影新作》的文学编辑。

我大学毕业的论文,课题叫研究论文《论诗电影》。诗电影就是打破情节的、没有很激烈的冲突、没有起承转合、很大的场面的,这个叫诗电影。很多西方欧美有许多诗电影,我们的诗电影电影,包括吴贻弓拍的,还有包括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的杨延晋拍的《小街》也都是叫诗电影。所以对画面特别讲究,特别唯美。然后就是诗电影的理论,恰恰就是MV的理论的基础。所以说我发明MV这个是有渊源的,再往前面推是我在小学或者中学。我小学的年代就由于父亲做干部的原因,我是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渠道,特别看了许多内部电影。这样的话我从小到大是超越了常人,从小到大受到好莱坞电影的熏陶,的美学,每个画面我是精准到分毫不差。因为有些构图长一点宽一点就会不舒服,我是从小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

特别是我的电影梦,大概在七八岁的时候我就想做电影导演,但是当时又没有条件。当时,我把弄堂里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来看我的“电影片子”。用的是我们小时候都吃过软糖包的玻璃糖纸、塑料糖纸。我就收集了很多玻璃糖纸,把糖上面黏糊糊的东西洗掉,全部洗干净夹在一起。然后把玻璃糖纸做成幻灯片,搞了几十张甚至一两百张的糖纸。小朋友们看到在投射到白墙壁上的放幻灯、抽象派的影像。因为这种玻璃糖纸的五颜六色的影像,都是扑朔迷离的。他们欢呼弄堂里的大导演诞生了,我从小就是弄堂里的导演。

主持人:你当年大学毕业以后分到上海电视台,第一年你就拍了一部《金色的旋律》,那也是用MV的这个手法拍的。他这部片子刚刚出来就获得了全国文艺的一等奖,这个怎么回事呢?

王国平:当时的艺术指导是科长任静同志,她去把我这个片子送到全国去参加比赛。评委说这是一等奖再给个括号,第一名就等于超出一等奖,其他一等奖可能还有几个最高奖了。我在进电视台之前学了一年的摄像,进电视台以后,台领导要培养我们做综艺晚会导演。做综艺晚会导演,先要懂摄像,等于要指挥摄像师。我们要学切割,就像他们现在五六台摄像机在对着我们,我们有个导控室。

所以说做综艺晚会的导演一定要懂摄像,像其他跑艺术专题的导演就不要学摄像。我学了一年的专业的摄像师,我的摄像水平和专业的老摄像举行过一个考试。当时我只有二十几岁,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我是达到前三名的,甚至逆袭。

拍摄《金色的旋律》时我也是突破的用的遮幅式,现在宽荧幕16:9很普遍,但是当时都是4:3,是当时上海电视台第一部用遮幅式的作品。评委对我的《金色的旋律》评价道:“恨不得把你的遮幅两边扒开来,看看究竟里面还有什么东西。”评委的评价说明我拍的画面美的回味无穷,令他们要看个究竟。

主持人:当你拍《青春颂》的时候,你当时怎么一下子就把镜头聚焦在蔡一磊和孔祥东身上的?

王国平:我的创作宗旨就是要创新创新再创新。那么创新就是要发现新人,这是导演的天职。当时,他们两个获奖的消息在上海的媒体上有许多报道。但是,专门去采访他们、拍专题片还没有,拍MV也没有。因为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门刚刚打开,两位在全世界能够获得量大领域最高奖,一个是瑞士洛桑国际芭蕾比赛金奖,一个是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铜奖,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对我的心灵很震撼。我这个片子要引起关注内容,所以我就主动找了他们。我不是受制于人受制于命,我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

我记得当时孔祥东我是找到他的宿舍,在音乐学院附中的宿舍去跟他谈。

孔祥东:当时我记得很清楚,国平兄到我们那个校园来找我。我还在琴房里练琴,他说你是孔祥东吗,我说我是。他说你是莫斯科得奖回来的,我说是的。他说我们电视台要拍你,就这么联系上了。

王国平:当时我到蔡一磊老的舞蹈学校,现在的舞蹈学校已经天翻地覆了,已经达到国际级的硬件水平,但当时你们学校“破破烂烂”的。

蔡一磊:虽然那时候就是条件不是很好,硬件设施不是很好,但是也是很难进的,这是高等学府,您闯进来不容易的。当时获得洛桑金奖以后,你就马上直接来了。我记得那也是35年前,和我们一起得奖的陈雁同学,然后还有几个一起在上课。当时没说你要来拍,在上课中你直接就架住那个机器就开始拍了。

王国平:当时拍了点单人的练功的镜头,也拍了整个你们班的练功的镜头。最后专门是拍了他的双人舞。因为一个人的独舞可能不太丰富。正好是他和陈雁是搭档,所以就拍了两人的双人舞。

主持人:王导你当时大学毕业没几年,一下子把全国几乎音乐电视文艺电视的奖全部拿了,后来你那个时候心里有什么打算、你怎么想的,后来你是怎么做的?

王国平:我大学毕业没几年就把全国几乎音乐电视、文艺电视的奖全部拿了。后来我就是一发不可收拾,想把MV做大做全。我在中央电视台的引导下,用MV弘扬中国文化,弘扬主旋律。90年代初,我请张海迪拍了一部MV《轮椅上的梦》。但是我不用传统的手法,我用外国现代派的一些手法——象征主义、隐喻的手法等等,做了一个硕大的钟。这样比较夸张,MV就是要夸张梦幻的。这个作品在首届MV大赛场又获得了金奖第一名。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首届MV大赛上,一共作品大概也只不过100来部,我的参赛作品大概占了五分之一,20多部。金奖一共全国10部,我占了两部。

李双江老师是首届的评委,他后来悄悄的给我打电话说:“评委本来要评你为最佳导演的,但你已经获得了两个金奖和最佳摄影奖和铜奖,几乎拿遍了所有的奖。为了鼓励继续奋斗继续发展。不能这么多奖都给你垄断。”所以就把我最佳导演奖给撸掉了,否则全部是我的比赛了。

主持人:他刚才说的李双江老师,我突然就想起当时王国平导演给李双江老师拍了一首MV《我爱五指山 我爱万泉河》,那是绝对超前。因为那时候的技术设备不像现在这么高科技,他用红布把整个高山给包起来了,你怎么会想到这样的一个点子?

王国平:因为李双江老师是首届MV大赛的评委,他就特别关注我。当时还有许多评委说我是当时那届全国最厉害的MV导演,所以李双江老师他想用MV这种新的手法。

当时MV还有许多争议,因为有些说国外的西方的这种靡靡之音,不太好然后拍的又花里胡哨的。我就把它引进过来为主旋律服务。因为李双江老师是首届MV大赛的评委,他就特别关注我。他也想用他的歌声、用MV手法让他再创辉煌。我想突破常规!按照一般性的手法,飞机加大炮、队列加操练,但是我把这种手法全部摒弃掉。我也是吸取了外国现代派的手法,叫大地艺术。在国外有个伟大的艺术家叫克里斯多夫,他把德国柏林的议会大厦也用布包裹过,这就是国外现代派的一种手法,但是从来没有引进过中国。

我是用他的这个手法,为我们红色主旋律服务。因为我们都说红色江山就是红色的鲜血所浇灌而成,无数的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一直说红色江山,红色江山怎么样形象的演绎,我把它看图说话。把山全部包成红的就是红色的江山,就是红色江山。当时我把所有的红布全买完,当时上海的印染厂把红布全部空运到海南岛,那个地方叫万宁。当时这么多红布,也留给海边的村子了。后来再过几年,家家户户的窗帘都是红布,小孩的裤衩裤兜全部都红布。

这种超前的手法我还用在廖昌永身上。1999年,上海市统战部要拍一部统战的歌曲《风雨同舟手拉手》,我又用了大规模的人体活雕的手法。我大概动用了几百个人,像我这么大规模的,国际上最大的也是在威尼斯双年展。

我是动用了几百个人,把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面的许多的那个浮雕重新再演绎成人体活雕。因为平面浮雕是有点厚度的,但是没有立体的,我是用演员来演,而且每个演员的选择我都是按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下的浮雕的造型去海选。

为了符合浮雕造型,有时为了选一个人物的造型要海选了很多人。这个作品一出来也很轰动,因为在MV当中用这种手法有这么大规模的非常少。

而且群众演员的表演我训练了几个月,也很有难度。我们拍摄的时候一首歌5分钟,从头唱到尾但是你眼睛要一眨不眨,动作也摒中呼吸要不动冒充雕塑。而且《风雨同舟手拉手》的立意也很高,所以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主持人:之后还为吕其明老师拍了《红旗颂》,他的立意是比较高的。当你成名了以后你并不是沉迷于自己已经成名的小范围当中,你还是想不断的挑战自己,不断的超越自己。

王国平:所以你看后面几部把《我爱五指山》又压过去了,又超越了。不断地用外国现代派的手法拿来为中国主旋律服务,这个我是做的比较机智的、比较超前的。中国其他的导演他往往是用些历史的资料镜头,包括《红旗颂》也用些历史的经验,这种一般性的惯性思维肯定是这样。但是我就是突破惯性思维,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王国平:我出了名以后也没有停止我的脚步,因为MV毕竟当时在西方、港台已经很流行。当时在中国相对来说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还是比较闭塞的,比较保守的。之后,中国也有了MV,也有了音乐录影带,日本NHK国际新闻部派摄制组到上海来采访我。当时我的MV任务也很多,摄制组来的时候那几天正好没有MV的拍摄任务。我说可能要下周再拍了,技术哦说他们在下周有另外的任务。后来对方就和我商量,重新演一下。NHK财大气粗,为了要抢发这个中国发明的MV的新闻,他说你把场景演员再重新调动一下,所有的费用NHK承担。之后在上海的西郊公园,又动用了蔡一磊的同学。我找到上海芭蕾舞团,芭蕾舞的演员穿着白的裙子在那边翩翩起舞,这条新闻就在NHK播放。当时上海还没有绿化建设,上海的绿化最好的就是西郊公园。

我也在欧洲也获得了轰动。当时我把镜头最早对准了海派文化,我拍了一部音乐电视剧叫《风情石库门》,去瑞士参加比赛,是我们孙重亮副台长推荐去的。评委表示,你们中国王国平这么年轻拍的这么牛,本来要给最高奖。但是,许多评委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我的作品太超前,他们的比赛都有标准的都有规范的,我属于非标。因为什么超前,50分钟的片子没有一句对白、没有一句旁白,全部是用音乐电视的语言来表现的,所以他们说如果评判我最高奖,跟他们的标准不统一。皮尔瑞是这个电视节的秘书长说,你这个片子对世界电视片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说专门搞一个研讨会。

这个研讨会也有特殊意义的,因为在这个35届的之前没有举办过一次研讨会,破例从我开始,专门为我这部片子举办研讨会。他还跟我说,我的这部片子举办研讨会不亚于金奖,不亚于特等奖,专门为我这个片子(举办研讨会)是最高荣誉。

非标不只是一次,说明我这个超前不是“额头碰到天花板”,我是这个超前是一贯的。后来在捷克参加了第35届金色布拉格的电视比赛,我拍的电视哲学剧《现代人》。电视跟哲学完全不搭界的,世界上又引得轰动。

美国最大的一个电视机构叫CTW,他们搞了一个叫《芝麻街》。美国现在的所有人都是看儿童节目《芝麻街》长大的。他们要搞中国版,在上海电视台选导演。他们又看到我的《风情石库门》,跟上海电视台领导说其他导演都可以换,王国平导演不能换,他是我看到的你们中国最有才气的导演!然后邀请我去到美国,我跟美国对接。他们把一套电视流程摊开来跟我说,其他我们同去的其他导演都看蒙了,我根本不理他们。后来他们美国制片都说王导你要好好学,后来我跟他们说我早就这样做了,我跟他们说我就是天生的天才导演。我说我送给你们一句话,我比美国还美国,后来他们美国人都看到我很尊重,很认可我,认可这是真的实力。

然后他们又邀请我为儿童节目《芝麻街》做片头,他们制片人说王导太有才气了。最后还聘请我做100集的外景片总导演,把中国版的《芝麻街》在上海电视台播放。

主持人:当下都在忙些什么工作,还有些什么打算,还有些什么计划要完成的?

王国平:出名以后,我从MV为原点出发,又创立发明了微影视的概念。微影视的概念就是除了长时段的片子以外的短视频,还有形象片、宣传片、公益片快闪。我这么多年就是耕耘在这个领域,从MV扩大到微影视领域。世博会我拍了宣传片,花博会也拍了宣传片。还有进博会上面的G60的科创走廊的宣传片,也是我导演拍摄的。最近几年那个党的100年庆祝,我们祖国的70周年庆典也拍了许多快闪。

我这么多年并不仅仅是拍MV,艺术种类更多了。在进一步培养新人的方面,一个想办微影视的研习班,把我的微影视的概念传播到影视爱好者。因为现在手机的时代,人人就是导演,人人都是摄像师摄影师。现在微电影也很普遍了,讲一个故事,在视频上现在抖音快手小红书上都可以发。我要把我的一些经验一些美学贡献给所有的网民影视爱好者。

从大的方面讲我还想成立微影视学院,因为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大学有电影学院,但是没有专门微影视学院。现在这种网络直播、直播带货,都是属于微影视的范围。专门的理论研究我们还是滞后的,但是我已经写了一本微影视中国美学地图。这本理论书也是中国第一本研究微影视的美学理论的书,所以在这块领域我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限的创作实践,理论到出书到办研习班,到办微影视学院。

第二方面,刚才前面我一开始说了,我其实7、8岁的时候就梦想做电影导演,只不过是后来阴差阳错,进了上海电视台做导演。反正趁还是年轻力壮,趁自己创意无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年年底《爱情神话》又点燃了海派电影的火苗,其实我对海派电影也一直在研究一直在关注、创作。尤其是我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电影人创造了一些在全世界都是为之震撼的经典的海派电影,包括《乌鸦与麻雀》、《马路天使》、《十字街头》,还有《太太万岁》、《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是很长一段时间的老上海的海派电影的美学有点失传了,我也是上影精神的嫡传,其实我的一些电影美学包括电视的语言都是上影的老师培养我出来的,可以说是上影培养的子弟。

虽然我在上海电视台工作长期,但是我是上影培养我的。之后,我可能有一连串的海派电影的计划,最终的最高目标,争取拿一个奥斯卡金奖,这个是我此生最大的梦想。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皮卡布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