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综合

七十年“向新而生”!上海文化广场与城市共成长

上海热线讯 9月23日,上海文化广场举行了“成立七十周年特别活动”,与所有在过往七十年来与文化广场产生过回忆的人们共同庆贺这一难忘的时刻,在这片受“爱”滋养的文化乐土尽情绽放梦想之花。

▲活动现场

在当日举行的周年仪式上,87岁的陈钢拄着拐杖上台,回忆起了他和文化广场的不解之缘。陈钢创作的《金色的炉台》,被22岁就成为上海交响乐团首席的潘寅林带上了文化广场的舞台。观众席足足坐了1万人,文化广场门外两边停满了自行车。

▲作曲家陈刚

在现场,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陈钢和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洁等人共同浇灌了象征着美好祝愿的“艺术之树”,期望这块七十年的文化乐土能让更多艺术的种子在此生长发芽。在现场数十位艺术家、媒体、合作伙伴的见证之下,文化广场回顾了过往七十年以来的辉煌成绩,而在作为剧院成长的这十一年里,文化广场从剧目自制的探索,到新演艺空间的开发,一次次突破自身定位,向新而生。建立在七十年地块变迁历史底蕴之上的,是对未来“新生”力量的神往,以及不断追随城市的节奏肩负起时代使命的担当。

▲浇灌“艺术之树”

九月期间,重磅演出轮番为文化广场的生日献礼。“茅奖三部曲”《平凡的世界》《主角》《白鹿原》在9月9日至18日悉数上演,拉开上海文化广场70周年特别呈现序幕。2022年度现象级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亦作为文化广场周年庆献礼演出再次强势回归,6天8场演出以这幅诗意深刻的文学图景将观众与剧院紧密连结。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将于月底震撼展卷,以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连线千年静与动。

为了让广大市民能深入剧院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欢庆的氛围,文化广场在庆典期间还精心策划了多场艺术体验活动。5场特别版剧院导览,1场ByStage汇谈新书分享,1场广场小白城市行走以及2个全新的沉浸式游戏剧场项目“旧物盒”和“声探世界”,同时,2个关于文化广场前世今生的展览装置,文化广场历史墙以及“向新而生——30年后的上海文化广场”儿童绘画展,都自9月23日起在大堂持续展出。这是一场步入花园,探索户外空间的邀约,更希望大家走进剧院的角角落落,用心体会文化广场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生命轨迹。

向下生根:70年扎实积累=(59年时代使命+11年深耕艺术)×1个代名词

1952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逸园跑狗场改建成为“上海市人民文化广场”,同年11月,“人民文化广场”正式命名为“文化广场”。自此之后的70年,文化广场始终屹立在这片馥郁苍翠的文化乐土,与城市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怀揣对梦想的坚持和跨越时代的耕耘,在上海的群众政治文化活动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从“远东第一大赌场”到容纳一万五千人的当年全市最大舞台,在上世纪50、60年代,文化广场与上海的城市文化共同繁盛,见证了诸多文化交流盛事的发生。1955年到1966年间,共计完成849场演出,观众人数多达一千万人次以上。而在经历过一场罕见的大火灾之后,1970年9月,文化广场涅槃重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文艺春潮,用全上海最大的银幕放映各国的电影,用海纳百川的胸襟接待国内外各类艺术团体——盖叫天演出的京剧《武松打虎》、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白毛女》、音乐舞蹈史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朝鲜平壤歌剧院《卖花姑娘》、上海乐团钢琴奏曲《黄河》和大合唱《长征组歌》,再到南斯拉夫的电影《桥》《瓦尔特保卫塞拉热窝》,日本电影《望乡》《追捕》等陆续上演,文化广场始终活跃在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中。

▲松山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白毛女》演出剧照

1992年的夏天,文化广场成为了上海临时的也是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并发行了解放后第一张股票。

▲1992年股票交易市场

5年后,华东地区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精文花市”开进了文化广场,其年销售鲜花约35亿枝,占华东地区花卉年消费量的70%至80%,成为上海爱花人、买花人最常去的地方。2006年,文化广场改建工程试桩开钻启动,浩大的深基坑工程由此开始。

▲1997年上海精文花卉交易市场

2011年9月23日,作为现代化剧院的上海文化广场正式落成开幕。与英国GWB公司联合制作的开幕大戏《极致百老汇》登上崭新的舞台,开启了上海文化广场作为音乐剧产业标杆剧场的新起点。自此,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经典剧目陆续登上文化广场的舞台,为上海市民的精神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也吸引了不少长三角及海外观众“拖着行李箱来看戏”。11年间,上海文化广场成为了音乐剧的代名词。疫情之后,国内音乐剧产业开启了又一个新纪元,但文化广场未曾放弃任何打开舞台的机会,也期待着重启与世界的交流。

从政治思想教育的大课堂,到映照社会风貌的大影院,再到文艺演出百花齐放的大舞台,文化广场的定位几经变换,广场上不同的人群纷至沓来,留下了无数奋斗的身影和感人肺腑的故事;从临时证券交易场所到精文花市,再到国内首个以音乐剧演出为主的现代化剧场的历史,上海文化广场始终屹立在这片馥郁苍翠的文化乐土,怀揣对梦想的坚持和跨越时代的耕耘。

9月23日起,全新的历史墙在上海文化广场二楼环廊揭幕。观众可以利用演出前后的空隙,一窥这块城市中心的黄金地块,是如何在在滚滚历史洪流中,绽放超过半个世纪的风华。

向上开花:70年蓬勃发展=(8部自制剧目+3部孵化作品)×1首串烧

上海文化广场改建开业后的11年间,逐渐形成了“看音乐剧,到上海文化广场”的品牌形象。尤其是海外经典原版大戏,为国内观众打开了一扇窗。来自11个国家的881场演出,吸引了超过110万人次观演。

随着国内文艺演出行业影响力与产业关注度的逐渐扩大,除了引进世界经典大戏,拓展选戏视野之外,文化广场在坚持“为观众精选一台好戏”的原则上,坚持培育原创华语音乐剧的市场土壤,11年来,累计为47台原创华语音乐剧的124场演出提供场租减免与宣传营销支持,小心翼翼呵护中国音乐剧之花生根发芽,延伸剧院运营在中国本土的产业格局与行业贡献,推动中国传统剧院行业在舞台艺术产业链上游的内容作为与人才互动。

2017年,文化广场首次购买成熟作品版权,完成中文版《我的遗愿清单》制作,经过5年不间断的探索与实践,文化广场已制作出品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粉丝来信》《星际信使》在内的8部中文版音乐剧,成为本土音乐剧创制的生生力量。而自2019年开启的“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推动了中国传统剧院行业在舞台艺术产业链上游的内容作为与人才互动,4年来,共342部作品投稿,463名创作者参与其中,至今已培育产生了十余部原创作品。孵化的《生死签》、《南唐后主》《对不起,我忘了》3部华语原创音乐剧已完成对外商演。文化广场制作出品剧目从上海出发,走向全国,截至2022年底预计共将完成超过300场巡演。

从海外引进到自主制作,从资源整合到孵化原创,文化广场在音乐剧制作品牌上不断“开花结果”,着力探索“产场融合”的进阶发展道路,剧院的艺术追求从“选好戏”晋升为“做好戏”,构建更多层次、更强辐射的演艺生态系统。

本次周年仪式上最惊喜的环节莫过于《从心出发——文化广场音乐剧金曲集萃》。SCS音乐剧合唱团联手5位炙手可热的音乐剧演员:陈玉婷、郭耀嵘、张博俊、张玮伦、张智涵,通过集体献唱一首“音乐剧曲目串烧”,串联起包括《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伊丽莎白》《摇滚莫扎特》在内的14首音乐剧金曲,以回忆为媒介,续写一封封关于热爱音乐剧的“情书”。11年很短,热爱很长,谨以这些闪烁着微光的“回忆杀”,照亮所有热爱音乐剧的人们前行的道路,也成为他们继续向前奔跑的力量。

▲“音乐剧曲目串烧”现场

向新而生:70年文化乐土=(6000多平米空间+2大户外新项目)×∞可能性

文化广场希望将一路走来的印记化作想象未来的方法,用微小而坚实的力量探索更多、更大胆的可能性,成为集聚艺术精魄而独立于空间之外的多意义载体。

基于文化广场70年历史而创的沉浸式游戏剧场《旧物盒》便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故事始于一位老奶奶遗落在文化广场的旧物盒,老奶奶生于上世纪30年代,从小住在白尔登公寓,见证了这一方土地从逸园跑狗场到如今的文化广场的种种变迁。在《旧物盒》的游戏过程中,玩家会在文化广场的各个区域遇见“各个时代”的人们,在他们的讲述中发掘更多文化广场的历史踪迹。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旧物盒》游戏中的所有非玩家角色均由来自上海文化广场服务管理部的工作人员扮演。这些平日里站在一线笑迎八方观众的广场人,在接受完相关演技课程的培训之后,穿上精美的戏服,初次尝试角色扮演便摇身一变成为了时代的见证人。他们对表演的专心投入不亚于他们未曾褪去的服务初心和定力,代表着文化广场在过往70年来与人民共建城市的时代精神,正如文化广场logo所象征的——历史和梦想都凝聚在这片向新而生的土壤里,蕴含无限活力,绽放无限可能。

▲《旧物盒》游戏场景

近年来,文化广场积极探索转型机制,借舞台之力,开发演艺新空间新创意及新型轻质项目:焕然一新的8号门·票亭让常来驻足购票的观众得到满意的购物体验;今年新开放的C3空间也将多业态的生机带进了剧院;开设在C3空间外的全新沉浸式声音剧场《声探世界》则将艺术实验性探索与浸入式戏剧感官体验相结合;而即将面向业内业外受众的B2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建设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产业的集聚和新业务的开展反哺舞台,文化广场的每一次跨界探索都将成为全新的土壤,孕育新机遇的同时也在见证每一朵花的绽放,从而实现业务创新与剧院经营的双向结合,不断打开剧院多层次发展格局,使剧院成为超越感官维度,承载多重意义的空间载体。不止于剧院本身,文化广场6000多平方米的全域空间都成为梦想绽放的乐土、万物繁盛的花园。

70载的文化乐土,11岁的青葱剧院,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雨,此刻仍是正出发的少年。值此七十周年之际,上海文化广场联合本市多所中小学及艺术机构,共同开展以“向新而生”为主题的绘画征集活动。在此次征集到的作品中,孩子们从“30年后的剧院”、“30年后的广场活动”以及“30年后的演出”三大方向进行自由发挥,用自己的画笔绘制出关于未来的无穷想象。戏剧与创意的力量,是内在于生命的。文化广场正是希望通过这一场生发于“小朋友”的画展,持续为青少年的艺术教育加持助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向着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和新未来自由成长。

▲“向新而生”绘画墙

立于文化广场成立70周年的历史视野之上,每一位与文化广场产生过交集的人都在共享这方文化乐土对剧院艺术不断深入的耕耘与作为。跨越半个多世纪,文化广场扎根于此,始终因“爱”的关联而与上海城市命运、上海人民群众同频共振。

无论是作为广场还是大舞台,剧场作为古老的艺术场所,虽常常迟钝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但只要我们依然是血肉之躯,这一片广阔开放的场域就永远依赖人与人之间,直面的呼吸,畅快的交流,无声的感应。

面对过往与当下诸多的不确定性,文化广场因为向下生根而坚韧不拔,因为始终不变的乐观而向上开花,成为城市中心一处令人安心的所在。将这一份不确定性中的确定,从观众传递到大众。这片都市的“文化广场”将以更深入的作为,不辱时代使命,抵达更广阔的人群,与这座城市共同创造更加生生不息、美美与共的明天。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皮卡布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