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综合

领略民族音乐的魅与美 中央民族乐团献演“时代交响”舞台

上海热线讯 5月24日、25日,中央民族乐团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连续上演《宝藏国乐俪人行与青衫渡室内乐音乐会》和《天地永乐·中国节》两场音乐会,参加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承办的“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将小而精、大而美的两场不同风格、形式和特色的音乐会呈现给观众,带大家一同领略民族音乐的魅与美。

宝藏国乐——古风古韵碰撞时尚潮流

在国潮风席卷的当下,纯正鲜明的中国式表达备受追捧。“中国民乐在传统上一直都有室内乐的表达方式。”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介绍,“中国音乐更多是细腻、内敛、有韵味的表达,小型的室内乐可以更加充分地展现这些特质,这不是我们的开创,而是一次寻根。”

近年来,中央民族乐团倾力打造“俪人行”与“青衫渡”两个室内乐团,从音乐作品到呈现形式再到形象气质,都在古风古韵之中透着时尚潮流气息,这也使得两支乐团拥有了鲜明的文化标识。今年4月,作为三年等待之后国家文艺院团的首次出访,“俪人行”“青衫渡”代表中央民族乐团走进西班牙、埃及,在庆祝中西建交50周年中国西班牙文化和旅游年开幕式音乐会上、在西班牙世界文化遗产加泰罗尼亚音乐宫中、在埃及金字塔脚下,与西班牙、埃及音乐家共同奏响和合之音,为文化外交的重启写下了美好开篇。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中亚峰会文艺演出《携手同行》的舞台上,两个室内乐团的成员再次代表中国奏响了中国-中亚美好友谊的动人乐章。

带着国家级舞台的荣耀与光环,两支室内乐团肩负起民族音乐传承推广的重任,他们走进田间校园、走进文化馆、走进遍布全国各地的音乐厅,更走进线上平台,让民族音乐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爱和追捧。

此次“时代交响”的舞台上,他们将用“守正”之心与“创新”之作,带来一系列经典与新作,其中,有在国家级舞台上呈现过的《四海欢腾喜迎春》《花伞与兰花》《敦煌》等作品,有他们的“成名之作”《踏歌》《光明行》,有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乐曲《北京故事》《满江红》,有炫技之作《桃花源》《梅边四梦》,更有传统经典《雨打芭蕉》《流水》,尽展民族室内乐的悠久历史与时代风姿。

天地永乐·中国节——以传统文化之美奏当代民族之乐

用音乐凝结节日意向、传达节日内涵。《天地永乐·中国节》由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创意策划,委约郝维亚、马久越、王丹红、李尚谦、王云飞、杜咏、罗麦朔等作曲家共同创作,该音乐会是故宫博物院与中央民族乐团战略合作框架下的首个合作项目,自2020年推出以来,广受好评,已成为乐团的品牌剧目,2023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重点扶持作品。

音乐会以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诠释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立体地呈现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华璀璨文明的独特魅力。以中国农历年的起点“春节”为首,以时间为轴,选取8个具有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为主题,突破常规演出模式,用故事串联的方式贯穿始终,呈现中国节日的渊源、流变、节俗和文化,用音乐串联起四时之美,让观众跟着旋律走过秋冬、感受“中国节”的无穷魅力。

本场音乐会由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刘沙执棒,李超担任乐队首席。乐团中阮演奏家朱承梓、二胡演奏家段超、笛子演奏家丁晓逵、古琴演奏家路宁等将用自己手中的乐器,在不同的节日中,用音乐描绘他们的“中国节”,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民族乐团团长、首席琵琶演奏家赵聪也将压轴登场,为观众演奏由她作曲的乐曲《福吉天长》,乐曲将朝鲜族风格音乐和东北民歌等元素相融合,加入诸多全新的编曲演奏手法,飒利灵动的演奏风格、合美动听的音乐旋律、感人动人的音乐气质共同塑造了这首拥有神奇魔力的乐曲——每一次奏响都会掀起现场的高潮。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表示,此次《宝藏国乐俪人行与青衫渡室内乐音乐会》《天地永乐·中国节》能够受邀参加“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深感荣幸。两场音乐会风格、规模、特点各不相同,但都是中央民族乐团近年来深入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政策的具体举措,乐团希望以这两个品牌剧目为抓手,推出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曲(剧)目,不断出新作、出精品,将民族音乐以更富正能量、更具吸引力、更有时尚感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