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综合

王国平,海派文化的一面旗帜 更是海派微影视扛鼎者

    上海人疫情在封控期间,许多自媒体作者,使出浑身解数,纷纷用上海话制作了一系列自嘲或讽刺的搞笑视频,令人在苦涩中捧腹不已,彰显了上海人独有的冷幽默,于是,上海话及上海方言中的插科打诨再次唤起了上海人对海派文化的情有独钟的思考。再往前推半年,在2021年底,由上海演员主演、讲上海话的《爱情神话》一炮打红,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在沪上引发了一番对海派文化、海派电影的热议。以传播本土海派文化著称、成立最早的上海最大网站《上海热线》为此专门采访了原上海电视台著名导演、自称海派导演的王国平,王导从海派文化的定义到对《爱情神话》的分析评论,滔滔不绝讲了三小时,最后剪辑成半小时发布后,立马破圈爆红。许多海派文化研究专家高度评价王导率先对海派文化做了最精准和最细致的定义。许多滑稽界人士和上海话研究专家纷纷夸奖王导对上海话五大幽默元素“搓、唱、钝、嘲、嫖”的总结和提炼,具有突破性地贡献,令他们恍然大悟。《海派文化报》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中国林语堂研究第一人施建伟称“王国平是海派文化的一面旗帜,更是海派微影视的扛鼎者。”

    “王国平是个神话,但不是眼下的爱情神话,作为一个资深的海派导演,他是脚踏实地的,但又是天马行空的。在最近一次访谈中,他出色而淡定地剖析了当前影视作品的发生发展及特定的人文环境中滋生的观众消费心理。王国平又非神话传说,他是一个接地气的传奇。”这是上海滩著名抽象派画家张泓看了王国平趣谈《爱情神话》视频之后,对王国平脱口而出的高度评价,他又继续说:“又见王国平导演,以海派文化著称的英式风格,语言鲜明,调性可人。我在困惑中寻找突破,寄望导演能带给我启示,一个独立性格的导演首先是善变的,这不仅是创新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哲学指引下的开拓,我们不要将他与任何任何著名导演去比较,因为王国平是孤傲的,就像黑泽明永远是无法比拟的。”

    “王国平是上海名片,是上海人民的儿子,十里洋场的文化熏陶,黄浦江两岸改革开放的洗礼,培养出了王国平引领上海海派文化的一枝独秀。”这是王国平原来在上海电视台的老同事郭光导演对他的随口称赞,他又滔滔不绝地夸奖道:“艺术是无国界的,更没有区域之分,我认为王国平的艺术精髓和艺术价值是现代世界共同体的组成,王国平擅长海派文化的上海里弄写意写实,这是王大导的特点所在,但是王国平的艺术思想却是世界的和历史的,没有受到发展和进步的约束,所以王国平导演是时代的,也是世界的,他更是开创了一个王国平影视时代。”

    一,海派文化传承者

    国家一级导演•海派文化传承者王国平是生于斯、长于斯、喝黄浦江水长大的上海本土导演,得益于父亲是干部的缘故,他虽然长成在那个文化贫瘠的特殊年代,但王国平从小到大却一直有机会经常看内部电影,因此就迷上了电影。在欧美电影的长期熏陶下,他潜移默化地就形成了唯美至上的电影美学观。读小学时,他就自制幻灯机,用包软糖的许多玻璃糖纸片制作成一张张五彩斑斓的幻灯片,再用他自己土制的幻灯机,投映到家里的白色墙壁上,让儿时小伙伴们观看他的“电影”,这就是他最早孕育的电影梦。

    上中学时,他参加了由上影专家任教的业余电影编导班,跟随宋崇导演(后曾任北影厂厂长)等老师系统学习了二年编剧、导演等课程并参加电影拍摄实践活动,所以说,王国平完全就是上影培养的导演,是上影精神的嫡传。

    考进复旦大学分校后,他主攻电影,创作剧本,发表影评,研读了当年几乎所有的中外电影理论专著,还订阅《世界电影》《电影艺术》等学术性刊物。崭露头角的他被聘为《电影新作》业余编辑,负责初审业余作者投稿的电影剧本。他还创立了大学影视协会,毕业论文尚未答辩就已收到《当代电影》的刊发通知。

    大学毕业分配进上海电视台任文艺部编导,一年学习摄像见习期结束后,王国平执导处女作《金色的旋律》就一鸣惊人,开创了中国MV先河。他迄今已导演了2000余部微影视作品,共荣获中外大奖200多项,还曾获中国音乐电视大赛四届六个金奖,创造了获奖奇迹,被中国视协评为首届“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优青年文艺家”,被人民日报《环球人物》评为“60年新生活第一人•巨变时代探路者”。

    王国平很早就自称是“海派导演”,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自称“海派导演”,这需要有一定的勇气,因为曾有一段时期,有些人对“海派”这个名词有点讳莫如深或三缄其口,片面地认为海派文化是租界的产物,有半殖民地的烙印,因而在公开场合和政府文件中就排斥和不提海派文化。王国平对“海派”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其一,海派是个地域名词;其二,海派代表一种风格,说明作品有上海味道;其三,海派是个形容词,有前卫时尚、先锋领军之意,还代表海纳百川、博大胸怀之含义,更形容敢为天下先、争当弄潮儿的超人气魄。

    王国平对海派文化情有独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他就不断用自己一系列的创作实践和微影视作品,为海派文化作出了最鲜明和最生动的诠释。从最早的四集政论片《城市人》、音乐电视剧《风情石库门》等,到企业形象片《上海电信》、上海形象片《LOVE•上海》、上海旅游形象片《上海精彩每一天》、上海绿化形象片《让城市更美好》等;从海派MV《外滩寻梦》《你是我的阳光》《三毛流浪》等,到城市形象片《苏河湾》《印象卢湾》《美好静安》等,直至屡获全国大奖的微电影《上海色彩》。可以说,王国平将他的电视镜头伸入到了上海的角角落落和方方面面,大到城市和政府形象宣传,小到区镇和企业市场推广,广到还原“历史的上海”、“现实的上海”、“艺术的上海”,其蔚为壮观、美不胜收的微影视作品构成了一副波澜壮阔的海派文化影像画卷、一条源远流长的海派文化影像长廊,并见证了上海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和巨大成就。

    王国平说,他长期专注于海派题材的挖掘和发现,并一直用自己发明并擅长的微影视样式来表现海派文化,弘扬海派文化,这是他作为上海人与生俱来的神圣天职和必然使命,更是他坚持向上影厂老一辈杰出大导演和上海台前辈优秀导演学习并致敬的结晶。王国平在学生时代就崇拜郑君里、张骏祥、汤晓丹、白沉、桑孤、谢晋、黄祖模、岑范、吴贻弓、于本正、杨延晋、宋崇、黄蜀芹、史蜀君等大师级导演。大学时,他就熟读张骏祥《导演术基础》、郑君里《画外音》等专著,常聆听谢晋、乔奇、李天济、钱国民、孟森辉、杨时文、赵志强等电影人主讲的电影讲座。在毕业论文《论诗电影》中,他高度评价吴贻弓、于本正、杨延晋等在“诗电影”风格方面的探索创新和突出贡献。王国平还与当年的影评家梅朵、成志谷、王世桢、钱国民、边善基、罗君、徐牲民等关系甚笃,抓住点点滴滴机会,向他们学习电影方面的知识。

    除了在中学时就拜宋崇导演为师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为了拍摄江南水乡题材MV《又见茉莉花》,还专程当面向电影《阿Q正传》导演岑范求教。谢晋大导演曾为荣获中国MV大赛金奖的王国平颁奖,谢大导幽默风趣地对王导说:“你是中国第一代MV导演,而我是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所以从辈份上说,你比我大。” 受宠若惊的王国平笑得乐不可支。之后,谢晋导演破例邀请王国平为他的封箱之作《鸦片战争》拍摄片尾MV,也算是成全了“第三代电影导演与第一代MV导演合作”的佳话。吴贻弓导演在担任上海电影局局长时,也曾为荣获“上海戏曲TV邀请赛”最佳导演奖的王国平颁奖,他夸奖王国平用现代音乐电视样式传播弘扬传统戏曲,让京剧艺术重放异彩。作为电影界领导和前辈的吴贻弓给予作为晚辈和电视导演的王国平满满的祝福和鼓励。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王国平与上影厂一批优秀摄影师合作多多,还与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都成了忘年交。如谢晋御用摄影师卢俊福,他用娴熟的摄影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王国平拍摄了《领先一步,中国申花》等许多广告片;还有曾获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的著名摄影师赵俊宏,曾为王导拍摄了《太湖美》《掌上乾坤》等多部获奖MV和广告片;而优秀摄影师黄葆华更是为王国平拍摄了许多金奖MV,如张海迪MV《轮椅上的梦》、李双江MV《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都轰动全国;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曾荣获中国电影摄影学会最佳摄影奖的王天霖更是后来居上,为王导拍摄了多部国内外获大奖的形象片、风光片、MV等微影视,如廖昌永MV《母爱》《风雨同舟手拉手》等;还有上影实力派资深摄影师李军,近年来也为王导拍摄了形象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佘山大境界,问根广富林》等经典作品;曾获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的著名摄影师沈西林(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等电影),其晚年更成了与王导无话不谈、来往密切的好朋友。其他合作摄影师也不一一例举了,正是通过与这一批批老中青上影人的长期成功合作和交往中,王国平在点点滴滴的耳濡目染中,才领悟了上影精神的真谛,才传承了海派电影的精华,才学习到了上影工匠精神的精髓。

    从中学时就接受过上影人培训、工作中又与上影人长期深度紧密合作的王国平导演,有着自我一套的对上影精神的独家概括总结和高度凝练,他说:

    “上影精神就是上天入地,影领时代,关注现实,开拓创新。上影精神就是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挑灯鏖战中锻造而成,上影精神就是在无数个点点滴滴的无私奉献中凝练而成,上影精神就是在无数个心心相印的精诚合作中汇聚而成。”

    王国平对上影精神的精辟论述深受上影人的认同,也被有关领导大为称赞。深得上影精神精髓的王国平由此也创造了海派微影视的精彩,如同他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张志萍采访时所说:“微影视,让我实现电影梦想。”作为电视人的王国平主动跨界与电影人合作,横跨影视两界的王国平因而才会技高一筹并脱颖而出,。除了向电影人学习之外,王国平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上海电视台曾执导海派电视连续剧《上海一家人》的导演李莉、《上海的早晨》导演张戈、执导《穷街》《十六岁花季》的导演富敏、张弘等,更是他学习的榜样。王国平在1993年还主动从上海电视台文艺部转入电视剧一公司,拜李莉为师,曾为《若男和她的儿女们》制作了片头片尾MV,大获好评。

    所以说,王国平是同时汲取了海派电影和海派电视剧的双重精华,又同步学习了上影和上视优秀前辈导演的双份长处。因而,王国平可谓是上海影视人集大成者,他在传承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飞跃。王国平充分嫁接海派电影和海派电视剧的叙事语言,充分融合海派电影和海派电视剧的拍摄手法,将电影故事片和电视连续剧的大框架浓缩成短小精悍的微影视,将宏大结构、庞杂内容提炼成小而精的短视频,一举独创了新海派微影视美学。

    王国平新海派微影视美学是从海派文化中孕育诞生而出的,它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电影《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所呈现的海派电影美学,又融合了大众化的好莱坞电影和小众化的欧洲文艺电影的美学特征。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和碎片化时间的微时代,王国平开创的新海派微影视美学,特别注重追求和讲究审美的格调、叙事的腔调、画面的影调、细节的情调。他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让海派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得以重放光彩,并使海派文化通过他传播甚广的一系列微影视作品进一步发扬光大。

1 2 3 ... 5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胡悦琳

责任编辑:六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